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岘川村出殡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岘川志》
唯一号:
112434020220000400
专题名称:
岘川村出殡习俗
文件路径:
1124/01/object/PDF/112410020220000013/001
起始页:
0128.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先做材头羹饭,时辰一到,即起灵。由死者子女两人,提香碗走在最前面。走一段路后,向前跪候灵柩。接着是迎火把的、敲锣的、迎旗幡的、行香引路(分路纸钱)的,接着是灵柩,女婿披麻戴孝,一路居中扶材,送殡的亲戚朋友尾随其后。女亲眷一路嚎哭不止。遇过桥,过田缺,都要烧香纸,放鞭炮,谓“买路引渡”。长子要先于送殡行列,跑在灵柩经过的路旁行跪,向送殡的亲戚朋友、特别是年高的长者表示衷心感谢。灵柩过后,由其他亲友代为扶起,然后又跑向前方另一程路,仍依旧跪叩直到墓地。灵柩入穴,送殡的人依次往棺材背上撒一把土,以表“入土为安”。接着卸下孝衣,钭披红绳,手提灯笼,依次回程。丧家置饭招待,意为“谢客”,并回赠客人刀头肉、斋饭、利市豆等。让客人吃了饭,就手执灯笼抢先回家,谓之“领灯抢红”。送客时女主人要开音哭送。 葬后头三天傍晚,都要送稻杆火把,谓之“送火种”,让死者作起火之用。头晚送到墓地,次晚送中途,第三天傍晚送村口。古时,从出殡至“三七”,每天傍晚死者家属都要去灵堂“烧夜纸”,嘱咐死者“望白路走”等等。“烧夜纸”时,要哭几声,以示悼念。
知识出处
《岘川志》
本志分记事篇和人口篇两个部分。记事篇分章、节记叙,以章统节,人口篇分世系和户传两章编排。志首设大事记,志末设编后记。
阅读
相关地名
岘川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