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60030条
基础文献
250条
析出资源
12603条
图表
2540条
人物
23387条
机构
2718条
事件
11214条
地名
956条
专题
1947条
作品
3847条
实物
568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60030 条 3674 / 4002
55096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其他
会试:于乡试后次年春季在北京贡院举行。考试内容、场次和乡试大致相同。举人参加会试及格的称贡士,再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进士一甲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称赐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55097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其他
对参加岁试的考生有下列规定: 1、凡出身理发匠、成衣匠、道士、巫医、奴仆、乞丐等所谓低贱家庭者,以及三代中有妇女淫乱者,一律不准入场应考。 2、考生入场时应接受“承差”搜身检查,除韵本外,其他书籍一律不准携带入场。 3、文章规定用“八股文”...
55098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其他
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郯城县县长陈长举,为了凑集军饷,召集全臭绅士会议,发行“县流通券”。会上成立了“郯城县流通券发行董事会”,马头镇士绅孙寿春任董事长,四十四个保的保长任董事。县钱粮局具体经办发行(发行总数不详)。流通券为紫色一千文、绿...
55099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其他
县库条。在民初年间郯城的哆任县长”印发县库条弥补自启的亏空。县库条春秋两季发行,待征收时收回。票面额为一千文(即一吊),能在市场流通。
55100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其他
县票。一九三五年,梁仲庭(梁麻子)任县长时,由于卑政开支筹措无着,发行面额为两角的绿色“县票八,在市场流逋使用。因不兑现,信用极差,不久即成废纸。
55101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艺术
"小戏"是对"大戏"--京剧而言,泛指区域性的地方戏,如泗州戏等。
55102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艺术
“柳琴戏” 一名,是1954年华东地方戏会演时,经过专家们磋商,根据其主要伴奏乐器柳叶琴而确定的。
55103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艺术
“肘鼓子”,又名“周姑子”,它是民间小演唱。清代中叶流行于山东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以肘上缚一狗皮鼓伴奏而得名。巫师、尼姑、乞丐等人也演唱。清末会流于用弦乐伴奏的“拉魂腔”。据老艺人讲,肘鼓子有九腔十八调,就目前了解到的“迎神”、"安神”、...
55104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艺术
拉魂腔,在郯城的群众中也有叫拉花腔、拉呼腔、拉洪腔、拉胃腔的。由于艺人在演唱时,把音节处理得娓婉圆韵,楚楚动人,使人听了恍似把人的“魂”拉走了。这是对它唱腔优美的夸张和赞誉。拉魂腔是被群众所公认的,后几种说法,是由于字音传讹的缘故。
55105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艺术
旧社会,郯城十年九荒,天灾人祸交替发生,广大劳苦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们为了生存,在走投无路乞借无门的困境下,只好携儿带女,乞食四方,呼婶子喊大娘,挨门讨饭,得以活命。有的人用民歌小调"唱门子",代替呼叫的讨饭方法,施主愿意施舍,比原来...
55106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艺术
在演唱“姑娘腔”的过程中,从单纯的清唱逐渐伴以动作,演变成“姐儿扭”。这是民歌朝着戏剧化发展跨越了一大步。这时演唱的形式,不拘泥于原地呆板的清唱,也不是单一的“唱门子”,有条件的能设场(摊)演出,演唱的人数由一人变成了多人。如果有二人演唱,...
55107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美食
八宝豆豉的简称叫做豆豉,是临沂的特产之一,迄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临沂人喜欢品尝美味可口的豆豉,是由于它具有营养丰富、醇厚清香、去腻爽口、食用方便等特点;区别于其他地区同类产品的风味,独树一格,堪称菜肴中之佳品。移居外地的临沂入和到临...
55108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三楫 | 类型: 其他
(1)兵长、伍长、军曹、曹长(伍长同下士,军曹同中士,曹长同上士,兵长系后补充,低于下士) (2)准尉、少尉、大尉 (3)少佐、中佐、大佐(即校官) (4)将级。 凡宪兵均须受专业训练,天皇称其为“朕的亲军”,是天皇的嫡系特务部队。
55109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三楫 | 类型: 其他
日本宪兵队中的华籍特务分子,并不完全是职业特务,除翻译是宪兵队的正式成员外,其余均大部分散布在社会各阶层。日寇对华籍特务的发展使用,一般是单线领导,严禁发生横的关系,没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参加组织的统一手续。 (1)一般的通称“谍者”(即特务...
55110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三楫 | 类型: 民俗
唐代习俗,为地方官者,官位再高,也被称为“粗官”,不被京官所看重,凡自京官出为地方官的,都觉得受到莫犬委屈,所以杜牧才留下“拟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那样的诗句。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