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182 条
2023年
118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182 条
专题知识
264条
交通
15条
区域
85条
医疗
28条
基础设施
51条
姓氏
11条
数据统计
93条
景区
175条
民俗文化
435条
物产
25条

颗粒列表

共 1182 条 66 / 7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976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送日子:婚前两三个月,男方选定迎娶日期,通知女方,下二次礼,俗称过礼,其做法是修“鸾书”一封,放在拜匣内,委派媒人和父母双全的男孩,把拜匣送到女方家中,女方接到“鸾书”后,一般要遵期行事,不能更改。相当古俗“请期”。俗谚“挪一挪,死婆婆”。
977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做被褥:婚期确定后,男女双方请上有公婆、下有子女的“全可人”做被褥。以红线缝缀数串枣、栗子、花生于被褥角,谐“早立子”音,取“男女花生”意。
978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请执客:正日子以前,男方设酒席招待有操办喜事经验的人,委托办理结婚事务,逐项商定,“过嫁妆”、迎亲、“看三”等过程中的礼仪、酒席、人员安排。同时,酬谢账房先生、厨师及忙事人等。
979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催妆礼:结婚前一天,男方派人持“四彩礼”送到女方,俗称“催妆礼”。即带4根肋条的肉1块,须一刀割成,意在报答娘家对儿媳的养育之恩,民间称“离娘肉”;红毛公鸡两只;粉条4把;酒4瓶。女方留一半,其余退回,名曰“回礼”。
980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送嫁妆:旧时婚姻讲究男方下彩礼,女方送陪嫁。旧时女子没有继承权,出嫁是唯一一次分得父母家产的机会。迎娶前女方置备嫁妆,亲友赠钱赠物谓之“添箱”,在迎娶前一天午前送到男家,富户嫁妆一般有瓶、罐、镜、铜盆、灯、首饰匣、立柜、被褥等等。嫁妆进男方...
981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迎娶:于正日子清晨天不亮,男方请一位官宦人家或有名望的老妇(必须是“全可人”)和吹鼓手等随花轿到女方接新娘,接新娘的花轿要到附近城镇“轿铺”去租赁,花轿与普通轿不同,有两个,内有小轿,放在大轿内;小轿名曰“轿心子”,备抬入新房门口用的。“轿...
982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拜堂:俗称拜天地。堂前供天地牌和祖宗的牌位,上香燃烛后,新郎、新娘照“唱礼官”吩咐叩拜天地、父母,对拜,入洞房。新娘盘腿坐于炕头,新郎用拴有花绸子的杆秤挑去新娘“盖头”,露出面容。之后,男左女右,坐在炕上,名曰“坐福”。新郎、新娘“坐福”时...
983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闹洞房:迎娶之日,宴席散后,人们便涌入洞房,开始闹洞房,俗称“逗媳妇”。此时,无论辈份大小,尽情戏闹,皆无禁忌,即“三天无大小”之说。人散后撒枣、栗子、花生于洞房炕上,任晚辈孩童滚爬嘻戏,称“滚炕席”,相当古俗“撒帐”。睡前,请“全可人”铺...
984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认大小:新婚第三天论大小,新娘在专人指点下,按辈份大小,先给祖宗和公公婆婆叩头。然后,依次相认伯母、婶母、姨、舅等。长辈要给新娘喜钱。新婚夫妇分头拜见亲门近支,谓之拜三,从此,小辈对新娘要以家规相待,不得再有戏耍之举。
985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回姑爷:回门,有回四或回六之俗。新娘婚后第一次携新郎回娘家,名曰“回姑爷”,新郎带礼品拜见岳父母及各房亲戚,长辈给新郎见面礼钱。女家盛宴招待,请来嘉宾作陪。接受酒席款待后,当天日落前返回婆家。婚后十天新娘回娘家,住九天,叫“十天九住”。
986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作寿:旧时寿诞礼,先要布置寿堂,寿堂大都设在堂屋。摆寿烛,悬挂亲友赠送的寿幛,张灯结彩,布置一新。届时,作寿之人被称为“寿星佬儿”,穿戴一新,端坐在寿堂正中的上座,接受儿孙等小辈家人的贺拜。儿孙等家人要依辈分次序叩头行礼。然后,亲朋好友们陆...
987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过生日:在传统社会,小孩子过生日往往也要举宴庆贺,不过,一般是家宴,当地民间小孩子生日忌吃粥,俗说喝了“会糊涂”。此外,孩子过生日这天不受打骂,否则“孩子不长”,也有说这天打孩子会给生日打忘了。
988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现代寿礼:20世纪50年代后,寿礼简化。但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寿礼又被重新重视起来,老人的寿礼也多请亲朋好友在饭店举行。普遍的做法是:在老人生日当天,子女或亲友携带寿糕及食品等给老人祝寿,午间共餐,晚辈及亲友向老人敬酒、祝...
989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旗袍:旗袍是满族的一种典型的女人服饰,它的式样和结构不很复杂,一般是圆领、大襟、窄袖、两面开禊,有扣绊。衣料多用绸缎,且在衣襟、领口、袖边等处镶嵌上几道花绦或彩牙儿等宽形花边。清朝中后期,出现了不开禊的旗袍,并且下摆由宽大变为收敛,收紧腰身...
990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长袍:长袍有单袍、夹袍和棉袍之分,单袍又俗称“大褂”。长袍在其流行的过程中也有较大的演变。清朝初期的长袍又肥又大,长及脚面,并且没有领子,穿时,须别加领衣,俗称“一裹圆”,此种服饰为清代官吏经常使用,无禊,后来成为七里海区域一般平民所穿用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