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182 条
2023年
118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182 条
专题知识
264条
交通
15条
区域
85条
医疗
28条
基础设施
51条
姓氏
11条
数据统计
93条
景区
175条
民俗文化
435条
物产
25条

颗粒列表

共 1182 条 38 / 7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556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宁河县的稻谷是全国闻名的。传说清朝雍正年间,有一个中年挑夫,膀大腰圆,一身力气,为人厚道,依靠为人做些搬搬运运的事糊口,人称“岳大哥”,也有人叫他“岳大个”的。 一天傍晚,码头靠拢了一只船,船上有个白胡子老头儿带了不少坛坛罐罐的,老头儿正对...
557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宁河县西塘坨村西小河边,有一个高大的土丘。它依村傍水,杂树、野草丛生,荆棘遍地,置身其间,满目萧条。这就是宋代抗辽名将杨继业的七子杨七郎的坟墓。 相传北宋雍熙年间,辽邦侵犯宋土,边关狼烟四起。杨继业为保宋抗辽,孤军苦战在最前线。杨氏父子被围...
558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三山不露头, 河水反弓流…… 这是流传在老一辈芦台人嘴里的顺口溜。它形象地概括了芦台的地形风貌,是呈一个弓字。芦台镇地处蓟运河畔,常年河水浸蚀堤岸,形成了数十个河湾,而“三山”则是指芦台镇内三座高出民房的古阁。 芦台镇这个以运输和商业贸易兴...
559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牡蛎,又名叫“蚝”。是一种生活在浅海的软体动物。壳形不规则,左壳较大较凹,用以附着它物。右壳较小,掩复如盖。肉味鲜美,壳可煅烧成灰,古夹砂陶器制作,就是把它混入泥中。
560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鲸类是一种水栖的胎生哺乳动物,外形似鱼,头大眼小,前肢呈鳍状,后肢退化。鼻孔开于头顶,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大小随品种而异。
561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海豚外形似鱼,躯体呈流线形,有一个长而尖的喙,常在水中发出鸣叫,就是传说中的“美人鱼”。这类生物,常在近海游弋,发现并不奇怪。
562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麋鹿角,在境内各地分布很广,如大龙湾、大北涧沽、赵学庄、东棘坨、田庄坨、小海北、张广庄、大从庄、双庄等地都有发现,实物也呈半化石状态。
563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麋鹿,又名“四不象”,头似马,身似驴,蹄似牛,角似鹿,全身灰褐色。因为它栖居于平原,又无伤人的能力,据文献记载,至商、周时代,麋鹿已经很普遍的成为人类捕捉的猎物。
564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扫尘:就是打扫房我县城镇乡村住户,在腊月下旬前后,拣个晴朗天气,实行打扫房,把室内外打扫干净,清洗家俱,擦玻璃,糊窗户,来一次卫生大扫除,干干净净过春节。
565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挂年画:它是随着春节来临送旧迎新,渲染节日气氛的一种活动。最初是由除秽避恶产生的。绘二神像贴在门左右,左神荼,右郁垒;相传他们是两弟兄能除恶鬼。古时人贴他俩画像以求除祸降福。后来逐步演化成套色木板年画;到了明末清初,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
566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贴春联:春联又名对联。最早是由消除灾害,祈求吉祥的“桃符”演变而来的。古时人们用两块桃木削制成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木条,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挂在门前避邪。到了五代后蜀孟旭自拟一付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幅春联。腊月二十...
567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贴窗花:(剪纸)过去我县家家户户在打扫房以后在洁白崭新的窗户纸上(那时玻璃窗户很少)贴上红绿相配的窗花。窗花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568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粘长钱:“长钱”是我县丰台镇大多数妇女精巧的手工艺术产品。入腊月以后,她们精雕细剪,花样百出,各种图案,层出不穷。我县各户一到春节,把长钱粘在门楣上或窗楣上。随风飘荡。
569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放鞭炮:春节燃放鞭炮是我国古老民间习俗。古人焚竹发声,名曰爆竹。除夕之夜,我县不管是繁华的城镇,还是偏僻的乡村,鞭炮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
570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守岁:年三十晚上人民习惯上称为除夕。是旧岁到此夕而除迎接新岁之意。我县城镇乡村家家户户,在年三十这天都把庭院门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家老少共饮年酒。入夜,青年男女儿童换穿新衣鞋帽,妇女们抹粉涂脂,靓妆齐整,一家老少围坐一起守岁。我县民间守岁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