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17873 条 1184 / 1192
17746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1935年电影传入吉安,电影有形无声,被观众戏称为“皮影戏”。抗日战争时期,现青原区境内难民街、青原山偶尔会放几场黑白电影。1951年,江西省电影教育工作队第15队进驻吉安,电影开始进入青原区现辖区的农村。20世纪七八十年代,辖区内农场看电...
17747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1983年,东固垦殖场建功率10瓦差转台1座,白云山水电站管理局建功率10瓦差转台1座,能够稳定清晰地收看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和省台节目,有效覆盖率15.8%。
17748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1930年,红四军从吉安城移师富田,在匡家的一幢民宅里,陈毅创办了红军报纸——《红星报》。第一次反“围剿”时,《红星报》报社随军迁往东固。1931年又迁至兴国。
17749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青原区境内流传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和民间歌谣较多,本章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记述。
17750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青原区民间故事主要有:千金难求的奏疏、胡铃应对斗奸官、胡铃青原办学、罗泌拜师识火雀、文天祥对句惊群儒等。
17751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青原区民间传说主要有:行思倒插荆树、文天祥与堆花酒、雷公七姑镇妖魔、陈官保、方石岭上巩信庙、方石岭上功德石、书呆子宋彭寿等。
17752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青原区民间歌谣主要有:红色小调、东固红色歌谣、情歌、儿歌、红军戏谱等方面的歌谣。
17753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青原区的民间艺术种类较多,内容丰富,形式独特民间音乐有山歌、小曲等。民间器乐主要是打击乐和二胡、板胡、喷呐等。民间灯彩以淺陂、匡家的彩擎承年代久,新圩箍俚龙入编《江西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17754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民间歌曲以山歌、小调、号子、田园歌曲、风俗歌、歌舞曲等为主’“五四”运动以来,大多喜欢唱一些流行歌曲。到了土地革命时期,境内反“围剿”的斗争如火如荼,群众都时兴唱革命歌曲,如“送郎当红军”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则以唱毛主席语录为主,戏剧多...
17755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青原区民间器乐主要有:吹打乐、宗教音乐等。
17756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青原区民间灯彩主要有:新垛箍俚龙、渼陂彩擎、匡家彩擎、横坑舞狮等。
17757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在青原区这块土地上从事农耕活动,历朝历代,均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河东案山石器,天玉临江古窑,各地遗存的大量古亭台楼阁、古塔、古墓、古渡、古遗址等。古桥以红石拱桥为主,古茶亭则以给农人遮风避雨为主要功能,广布于山川田...
17758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青原区古建筑主要有:诚敬堂、吉先祠、敦仁堂、致中堂、孝敬堂、崇孝堂、文氏宗祠、太师祠、罗邓二公祠、忠义祠、文兴祠、百岁堂、张氏宗祠等。
17759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青原区古墓主要有:东吴墓、胡仲雅墓、胡铃墓、文信国公母齐魏两国夫人墓、邓光荐(中甫)墓、文天祥墓等。
17760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 类型: 正文
青原区古遗址主要有:案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彭家窑遗址、临江古窑、柳塘街、古城墙、古关隘遗址、扁担街、渼陂古街、裕元巷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