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古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169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古遗址
分类号: K878
页数: 3
页码: 794-796
摘要: 青原区古遗址主要有:案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彭家窑遗址、临江古窑、柳塘街、古城墙、古关隘遗址、扁担街、渼陂古街、裕元巷等。
关键词: 古遗址 文化遗址

内容

案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滨江街道庄塘村东侧的案山。1987年,向(塘)吉(安)铁路沿线进行文物勘查时,在此发现了石刀、石斧、石石奔、石砺和印纹陶片等文物,经文物工作者考证,为距今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生活遗址。
  彭家窑遗址
  位于滨江街道友谊村委彭家村对门岭上(古称茶山),距吉州永和窑3公里,距永和窑取土的鸡岗岭1.5里,距赣江约300米。2003年4月20日青原区河东大堤建设取土时发现,经吉安市博物馆初步认定为唐末窑址,4月25日江西省考古研究所业务主任、研究馆员张文江实地勘察后予以认同。
  2003年9月4~22日,在领队张文江的指导下布方试发掘。初布5x5米探方9个,后又增加14米x4米探方一个,发掘面积181平方米。发现唐末龙窑一座,长33.5米(尚不完整)。南北窑壁最宽2.20米,最窄1.9米,窑床内发现原存有序排列的烧柱11个。共出土器物559件。计:敞口碗完整的4件,残片378件,罐残片15件,钵残片3件,口残小水盂1件,砚残片2件:窑具有筒形柱高中低三大类,共60件,残27件:完整匣钵2件,残71件:垫饼17件。
  根据彭家窑的地理位置和出土器物及制瓷工艺等分析,彭家窑与吉州永和窑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对研究吉州窑源头意义重大。
  临江古窑
  位于天玉镇临江村簸箕岭上,始烧于五代,终烧年代在明朝晚期的天启、崇祯年间。属吉州窑系大型制瓷作坊遗址,距市区12公里。1989年,向吉铁路踏勘时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90~1992年间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挖掘面积4000平方米,出土各种窑具、工具、瓷器计16179件,并发现制瓷作坊1处,马蹄形窑3座,釉料淘洗池2个,蓄泥池10个,陈腐池3个,蓄釉池4个,品字形淘坑4组10个,灰坑3个,天井式晾坯台4座,供水沟7条,散水沟2条,轮轴基座6个,釉缸2个,房基3条。
  整个古窑址面积3132平方米,作坊遗址内各道工序完整,分布错落有致,制瓷工序流程布局合理,分工严密;遗址自北到南、由高到低连成一体,保存有五代、两宋及明代中期的洗泥地、制泥地、制坯台、晾坯台和大量泥坯、产品及残片标本,是全国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宋、元瓷器作坊遗址。发掘的各类青白釉、青花瓷、仿龙泉豆青、青灰釉瓷、仿定窑乳白等实物资料,印证了吉州窑是江南地区一座四海扬名的综合性瓷窑。烧造时间为五代至明。
  临江古窑是吉州窑系列中的一处重要窑厂,因创烧青花瓷和成功仿造大量龙泉青瓷、遗址规模宏大、制瓷工艺流程完整而闻名于世,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被举为“南窑瑰宝"。1994年列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柳塘街
  位于富田镇花岩村西面南山的后背,栋头村东面约三里处。地势较为开阔,四周群山环抱,一条长坑经栋头、杨柳、横坑至奁田,横坑小溪贯穿全境。
  柳塘街东面是一排巍峨的大山,临街的一面隆起五个小山丘,形同五虎下山之势。坑中心有一块平坦之地,状如屠夫的案板,故曰:“五虎抢食形。”适宜商业发展。富田流传着两句话:“先有柳塘街,后有花岩寺。”“柳塘街败,富田街才兴。”柳塘街始建于三国战乱时期,盛于唐代,没于宋末。
  古城墙
  位于富田镇王家村东南,富水西岸。呈不规则长方形,占地约2公顷。内、外城、水寨至今清晰可辨。水寨东临富水,与城内水系及西侧城外的护城河相通。城墙用黄土夯筑,局部用顽石加固,东南方向相对完整,残长约1200米,厚度3~6米不等,残高1~4米。古城墙自汉代开始堆砌,以后逐年加高、加宽。土城墙最高时达两丈,城头宽一丈,是为抵御强寇入侵而堆筑。
  该古城墙始筑年代不详,现城墙剖面见有宋吉州窑瓷片。考明崇祯壬申(1632)进士、庐陵知县雍鸣銮所撰月光台碑,有“东南之隅有小山,俗呼之曰血光寨。稽汉、唐、宋文,富田受兵不一。明嘉靖辛酉闽宼入掠,文武遇难。今闽寇復蹂蹒茲土如故”纪文,可知城墙修筑之由。久废,留有遗迹。
  南宋时期,元军入侵,文天祥毁家纾难,招募乡兵,曾在土城墙上操练乡勇,准备抗元。
  古关隘遗址
  位于富滩镇古富村委会陈家村北约3公里的铁锁链虎形山上,关隘四面均为高山,西北面为野鸡山,南是铁坑山,整个山名总称城岭,处于古代吉水县城通往水南、沙溪、东固乃至福建等地的官道上,建造年代失考。
  古城墙高2.2米,宽2.5米,由石块砌成,最大的石头有2000公斤~3000公斤,全长一千余米。城墙之外是悬崖深谷。一条古老的石基路串门而过,是当时水南至吉水的必经之路,现保存完好。
  扁担街
  位于富田镇陂下村,1880~1883年建,面积1440平方米,东起“安人亭”,西至列宁台,南七间店铺,北六间店铺,总长120米,从19世纪至20世纪初,为市面繁荣时期,今保存完好。
  渼陂古街
  位于文陂乡渼陂村北。依富水河岸而建,全长1000多米,现保存完整近900米。保留古风韵的客栈、店铺108家,粮食杂货、南北特产、布匹药品等店铺招牌依稀可见,沿富水建有18个古码头连通古街。古街路面中铺青石板,两侧为鹅卵石铺就,排水沟畅通。街侧建有万寿宫,内有戏台、茶楼、酒馆等。为江南古商业街的典型代表。
  裕元巷
  位于新圩毛家村中央,长约五十米,宽约二米,两边是由对面的两排六幢二层的青砖灰瓦民居而组成。巷子路面由青石板及鹅卵石铺成。屋檐前后是彩色的工笔水墨画。山水文字精致、隽秀、品位高,房屋墙体是蓝色砌逢青砖马头墙。立角、门框、横担皆由红米石砌成。巷子每个出口都有巷门,宛如现代城市中的居民小区。
  裕元巷文风鼎盛,有“一家三教授,兄弟两高知,夫妻二高工”之盛誉。裕元巷始祖毛仁炬发展至今历六世。大学学历以上六十多人,教授学者遍及全国。
  六幢房子里,留有进士颜兆鼎亲笔书写的“居家格言”;苏区时期标语“纯化区第八乡苏维埃政府”用石灰水涮写,至今还清晰完好;保留有古色古香的家具,日军用刺刀挑破的一只只书箱;“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留下的历史遗迹。
  裕元巷巷门在2004年经过修葺,上书“州县名绅商贾巨子裕元是祖,父子泰斗,兄弟精英毛门斯派。”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

相关作品

彭家窑遗址
相关作品
临江古窑
相关作品
柳塘街
相关作品
古城墙
相关作品
古关隘遗址
相关作品
扁担街
相关作品
渼陂古街
相关作品
裕元巷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