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5298 条
2021年
6627 条
2022年
9588 条
2023年
9083 条

颗粒列表

共 25298 条 50 / 1687
736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对仁的理解把握不外乎两种方法,一是理论分析,二是内心体验。朱子在后期肯定了知先行后之说,对于仁的问题,朱子也认为学者须略知仁之名义气象而有望之标准,然后躬行践履,方能有所得。因此,在理论分析这方面,朱子对仁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探讨...
737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包括仁者——天地生物之心,仁者——心之德,爱之理。
738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因此,它可以作为存在与价值的终极源头,社会生存之“至善”方有着实处。朱子本体论的仁说实为一个价值混乱与精神迷失的社会重建起了儒家的理想与信仰。
739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天地生物之心的仁赋予人则为人之性。天与人、心与理皆从此仁字上合一。因此,朱子认为仁最终还是要落脚到人的真诚坦恻之心上,发用为心的种种现实活动,展开于人的现实情感活动之中。在论及仁与心的关系时,朱子与张栻展开了一番争论。
740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包括(1)仁与四德,(2)仁与知觉,(3)仁与公。
74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四德即仁、义、礼、智之说,发端于孟子。再经后世儒者不断演绎而成为人性所必修的道德内容。
742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在仁说之辩中,知觉言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朱子认为不能将仁与知觉混为一谈。
743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作为代表社会群体的道德准则,“仁”的思想中包含着公的原则。但一些学者直接把公与仁等同起来,并认为二者是相行相生的,这种观点受到朱子的质疑。
744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包括1.以克己复礼求仁,2.以爱求仁,3.以敬求仁。
745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朱子在《仁说》中论证了天地生物之心落到人生界则为人心之仁。人心之仁,无所不备,体而存之,是一切正义美好的源头,也是公平正义的根本。但是,个体生命在追求美好幸福的同时,也必须考虑世上其他复杂之个体生命,遵循克己复礼的求仁之方,只有这样人类社会...
746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在仁与爱的关系上,朱子主张仁与爱是体用关系,是未发已发关系,并强调了爱不是仁,爱之理才是仁。如果单说仁而不知有爱,操存涵养之功就会被忽略,仁之学说也会成为空中楼阁而无法捉摸,因此,在求仁中不可离了爱来说仁。 仁主于爱,而爱莫切于事亲;义主于...
747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敬”的理论也是把握朱子仁说的关键。由于“仁”的境界本身就是一个意义世界或审美世界,人们向往它、敬畏它,因此,以“敬”求“仁”既是一种境界,也是求“仁”的功夫,是境界与功夫的融合体。只有对天理专注纯一,在个人的德性修养方面才不会存在丝毫的放...
748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朱子的仁论显示了理学发展的重大成就。在这一体系中,朱子突破前人论仁的不足,将外在的自然宇宙和内在的心灵世界融为一体,将仁学推向了性与天道的高度。在这个统一体中,“天即人,人即天”,万事万物就化生于“仁”境之中。在这个统一体中,宇宙包涵着深厚...
749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义”是儒家一贯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孔子那里,义乃立身之本,是行为的最高标准,也是仁礼忠信孝勇诸德的普遍标准。如此孔子才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舍生取义”等观念。对“义”范畴的理解,在继承儒家先贤思想的基础上,朱子又有所修正与阐发。在他...
750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包括1.义者,天理之所宜, 2.义者,心之制。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