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139条
析出资源
313条
图表
826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1139 条 3 / 76
31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从碗的造型看,由北朝、隋代的敛口或直口、深腹、底足较小而高,演变为直口或敞口、浅腹、圆饼足大,足径与口径的比一般为1:2。白瓷产量大,质量优于第二期,接近第四期,有较为明显的过渡性。少数细白瓷碗、杯外壁近底足处不施釉。细白瓷I式盆与山东泗水...
32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第四期品种丰富,主要为白瓷,黑、黄釉次之。从胎质、釉色方面看,制瓷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粗、细白瓷折腹碗与山东淄博市磁村窑址第一期(中唐)中的折腹碗基本相似。细白瓷Ⅲ式碗与北京唐墓出土陶碗的形制很相似。细白瓷Ⅳ式杯、三彩杯与扬州唐代中...
33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第五期除碗类外,其他器物采集不多。虽然胎质及釉色与第四期器物大致雷同,但造型上有所区别。如碗的胎壁较薄,造型轻巧,口沿多做出小缺口花边。其中细白瓷四出碗与北京晚唐墓葬里出土的白瓷四出碗完全一致。其他式碗也是晚唐窑址和晚唐五代墓葬里所常见的。...
34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综上所述,我们初步认为邢窑的制瓷年代至迟始于北朝,衰于晚唐、五代。邢州宋、金、元时期的制瓷业与唐代邢窑渊源关系如何,五代后是否还生产高档白瓷,有待今后进一步的工作。
35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包括(1)内丘窑址是文献上所记载的邢窑。(2)邢窑是以烧制素白瓷而闻名。(3)窑址出土的“盈”字款白瓷。(4)邢窑是以内丘城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36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我国古时窑口多以州命名,陆羽《茶经》所举七大名窑都是如此。其二,内丘窑生产陶瓷从北朝至五代一直没有间断,在烧造大量青瓷的基础上,白瓷生产经过北朝产生、隋代发展等过渡时期,进入唐代成熟阶段。
37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但过去认为邢窑器物造型和纹饰变化单调的说法不够全面。邢瓷的早期产品就已有了简单的纹饰。
38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为陕西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盈”字款白瓷碗和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盈”字款白瓷盒表明了生产窑口。
39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在内丘县境内1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多处窑址遗存。其中以内丘城至中丰洞一带的窑群分布面积大,烧造年代长,出土物也最丰富。这里细白瓷数量多,占全部白瓷产量的40%。而从外围窑址出土物来看,时代风格是隋至初唐时期的,中唐产品较少。至于瓷窑沟所...
40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记述了河北临城七座唐墓,其中包括一、出土遗物,二、墓葬年代,三、关于邢窑历史的几点认识。
41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包括刘府君墓,东街唐墓,赵天水夫妇墓,射兽唐墓,东街唐墓,中羊泉唐墓中出土的文物。
42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为土坑墓。出土遗物有瓷器9件、墓志1合。瓷器有碗、注子、盖罐、器盖、铁足提梁器、碗托,均为细白瓷。
43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亦为土坑墓。位于刘府君墓东北侧5米,应为同一家族墓。出土遗物仅存碗托和铜镜各1件。
44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亦为土坑墓。出土遗物包括鎏金铜带扣、带銙、铊尾、铜发钗、铜镜、铁剪、瓷器、陶器、墓志,共24件。
45
知识出处: 邢窑遗址研究 | 类型: 正文
为砖室墓。出土物仅存白瓷塔式罐1件。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