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闻一多” 相关
共 16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九辑 | 类型: 正文
华岗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华岗同志1924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错捕审査,后判刑关押。在监禁期间,又遭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迫害,于1972年5月17日含冤病逝,终年6...
2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崂山在青岛市东北部,《齐记》上曾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是山东境内又一名山。由于崂山的东南两面紧靠着波涛万顷的黄海,峭壁之下即为大海,山光海色相互交融,云气岚光,离合变幻,有内地名山所不及的特点。
3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一九O八年),徳国政府与清政府签定协议,在青岛开设青岛特别高等学堂,也称徳华学校(GermamChineseschool)。在朝城路选定校址开工建校,一九O九年学校竣工,开始招生,学校开办费共四十六万徳国马克,中国政府负担...
4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赵太侔生于一八八九年十一月,汉族,世居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东关棉花市街,家道贫寒。青年时代的名字是赵海秋,担任国立山大筹委会常委和初长山大时期的名字是赵畸,二次出长山大的名字是赵太侔。一九三〇年,赵太侔出任山东大学出任文学院教授一年后改任教务长...
5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前国立山东大学校址在青岛市鱼山路中段,原为徳人据青时兵营,因旧而扩建校舍,陆续增建科学馆及体育馆等,并在校东数里松山路东另建第二宿舍。
6
知识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 | 时代: 不详
先父王统照字剑三,原籍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生于1898年。生长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地主家庭。父王秉慈字季航,能诗文,喜爱搜集整理乡里遗闻轶事。母李氏通文墨,喜字画。不幸的是在他7岁那年父亲过早去世,给孤儿寡母留下深切的悲伤和痛苦。在无比的悲痛中...
7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九辑 | 时代: 不详
周新民,男,知识分子。1943年,昆明当时是抗战大后方的民主堡垒,知识分子大都集中于此。周新民、李文宜、楚图南、李公朴、闻一多、吴晗、费孝通等同志搞了一个西南文献研究室作掩护,经常组织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学习座谈、分析时局。
8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九辑 | 时代: 不详
李文宜,男,知识分子。1943年,昆明当时是抗战大后方的民主堡垒,知识分子大都集中于此。周新民、李文宜、楚图南、李公朴、闻一多、吴晗、费孝通等同志搞了一个西南文献研究室作掩护,经常组织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学习座谈、分析时局。
9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九辑 | 时代: 不详
楚图南,男,知识分子。1943年,昆明当时是抗战大后方的民主堡垒,知识分子大都集中于此。周新民、李文宜、楚图南、李公朴、闻一多、吴晗、费孝通等同志搞了一个西南文献研究室作掩护,经常组织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学习座谈、分析时局。
10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九辑 | 时代: 不详
李公朴,男,知识分子。1943年,昆明当时是抗战大后方的民主堡垒,知识分子大都集中于此。周新民、李文宜、楚图南、李公朴、闻一多、吴晗、费孝通等同志搞了一个西南文献研究室作掩护,经常组织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学习座谈、分析时局。
11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九辑 | 时代: 不详
吴晗,男,知识分子。1943年,昆明当时是抗战大后方的民主堡垒,知识分子大都集中于此。周新民、李文宜、楚图南、李公朴、闻一多、吴晗、费孝通等同志搞了一个西南文献研究室作掩护,经常组织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学习座谈、分析时局。
12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九辑 | 时代: 不详
费孝通,男,知识分子。1943年,昆明当时是抗战大后方的民主堡垒,知识分子大都集中于此。周新民、李文宜、楚图南、李公朴、闻一多、吴晗、费孝通等同志搞了一个西南文献研究室作掩护,经常组织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学习座谈、分析时局。
13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 时代: 不详
张煦,男,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为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闻一多离校,由张煦继任。
14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 类型: 教育
山东大学一九三二年夏,教育部根据行政院令,改国立青岛大学为山东大学,同年九月三十日南京政府正式任命赵太侔为山东大学校长。 赵太侔接事之后,对学校机构大加调整。设秘书、教务两处,聘吴之樁、杜光坝分任秘书、教务两长。中文系主任闻一多离校,由张煦...
15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九辑 | 类型: 政治事件
1946年7月,闻一多先生被蒋介石特务暗杀,为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事业献岀了生命。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