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志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史资料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510
颗粒名称: 崂山志略
分类号: P942
页数: 7
页码: 14-20
摘要: 崂山在青岛市东北部,《齐记》上曾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是山东境内又一名山。由于崂山的东南两面紧靠着波涛万顷的黄海,峭壁之下即为大海,山光海色相互交融,云气岚光,离合变幻,有内地名山所不及的特点。
关键词: 崂山 自然地理

内容

崂山在青岛市东北部,《齐记》上曾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是山东境内又一名山。由于崂山的东南两面紧靠着波涛万顷的黄海,峭壁之下即为大海,山光海色相互交融,云气岚光,离合变幻,有内地名山所不及的特点。
  从地理上来看崂山,崂山山脉来自辽东半岛,它从锡赫特山一一长白山一辽东半岛一一山东半岛到青岛。崂山最高峰呂巨峰,海拔一千一百二十二公尺,位于崂山中部,余脉四面延伸,东北向为上苑山、那罗延山紧抵海边,东南向为天茶山、昆仑山,极于崂山头,西北向为华楼山、天门山,西南延伸于胶澳半岛诸山。崂山多泉,泉水汇集形成河流,青岛市区北部的几条河均出自崂山山脉。其中较长的有白沙河、李村河、张村河。崂山泉水清澈甘醇,水质很好,使青岛生产的饮料如“青岛啤酒”、“白葡萄酒”、“崂山矿泉水”驰名国内外。崂山北部汤上村还有多处温泉,对许多疾病有医疗作用,现建有温泉疗养院儿所。
  崂山属火成岩,其中的花岗岩驰名中外,石质以崂西的浮山石场最佳,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巨石即采自这里。从地形上看,崂山背斜是组成山东半岛五大背斜之轴向为东北一一西南,与海岸线方向基本平行。崂山的断层不少,形成许多山涧,使崂山更加险峻峭拔。崂山的植物品种很多,也是著名的果产区。崂山,亦称鳌山、牢山、劳山,近代才称崂山。
  《寰宇记》中记载:“秦始皇登劳盛山,以望蓬莱。” 其中的“劳”即崂山。汉朝时,崂山北部称不其山。《汉书》记载:“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幸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秦皇、汉武把崂山当做“神仙窟宅”。唐朝亦然,《唐书》记载:“天宝四年,唐玄宗敕王昊、李华周炼仙药到崂山.”现在在崂山东部的明道观旧址附近,还可見到山崖上雕凿的“天宝二年敕采药孙昙”、“敕孙昙采药山房”等字样及孙昙的像。唐朝犬诗人李白在诗中也写道:“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亲見安其生,食枣大如瓜……”宋朝大诗人苏轼曾任密州(今诸城)太守,距崂山百里之遥,他在《盖公堂记》一文中写着:“……牢山,其中多隐君子,可闻而不可見,可見而不可致。”自古以来的记载和传闻把崂山涂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清代著名文人王士祯(渔洋)也写了《赠崂山隐者》的诗篇,其中写着:“何许藏名地,秦山海上深,夜半白日出,风雨苍龙吟,……我亦山中客,悠悠海陆沉。”他的笔记文学《池北偶谈》中有几篇是写崂山的。其中一篇《崂山道士》说崂山道士法术高深,几百里路霎时可到。他的朋友著名作家蒲松龄也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崂山道士》,写了崂山道士的法术,也讽剌了想不劳而食的人。《聊斋志异》中的男一个短篇《香玉》,是把崂山的牡丹、耐冬拟人,写了一个爱情故事。其中拟做美女“绛雪”的一株耐冬,现仍茁壮地生长在太清宫的三官殿前。
  汉代以来,崂山开始建立了许多宫观寺庙,尤以道教宫观为多,因而崂山是我国道教著名丛林。
  《太清官志》载,汉人张廉夫在崂山建茅屋三间,为太清宫建立之始。宋时建立了太平宫,初名太平兴国院。上清宫也建于宋代。现在宫内有两株银杏,粗有数围,为宋代建宫时所植,已近千年树龄。
  元朝时,崇尚道教,当时一些著名道士也在崂山活动过。玉清宫,神清宫、华楼宫、白云洞、凝真观等道教宫观都建于元朝。在崂山时间较久的道士中,最著名的首推邱长春。他原名邱处机,山东栖霞人,十九岁入昆嵛山拜王重阳为师。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时,邱处机随行,成吉思汗问他治国之道,他说:“节食以养身,爱民石永固,天道好生恶杀。”成吉思汗认为他讲的有道理,称他为“活神仙”,赐给他金虎符牌,号“长春真人”,后人称为邱长春。他是道教全真教龙门派的创始人,因而太清宫附近山崖上刻着“全真教天下第二丛林”。太清宫的三皇殿壁上刻有成吉思汗的圣谕,上刻:“真人到处,如朕亲临……”。上清宫南有“邱长春墓”,据记载,邱长春葬在北京白云观,这里实际是一处衣冠冢。此外,元代著名道士王重阳、刘志坚等也都在崂山修行,并留有许多遗迹、题刻。
  明朝,道教在崂山仍盛行不衰,拳术中武当派祖师的张三丰,永乐年间就在崂山修行。相传崂山本无耐冬,就是张三丰移植而来,后来就成了崂山的名花。明朝时,佛教中有一位著名大师憨山,原是南京报恩寺的名僧,在去五台山时,闻崂山盛名,专程前来。初居于华岩寺旁的那罗延窟,后到烟霞岭南,这时太清宫失修,憨山募集捐款在宫前建了一座佛寺“海印寺”。后来太清宫的道士上京控告憨山“图谋作乱”,结果拆毁了海印寺,憨山也被充军到雷州半岛去了。憨山为明代佛教四大师之一,下场尚且如此,可見当时道教势力之盛了。“海印寺”遗址在太清宫之甫,现立碑以志,遗址之南有大片竹林,为当年憨山手植。
  清朝末年,崂山有道教宫观十七处,而佛教寺庙仅有二处。
  崂山偏处海隅,原来游人较少,到了明、清朝,游人才逐渐增多。因而在崂山诸处名胜中的题刻最多的为明清两代。如明代称为“金陵三俊”之一的陈沂,明代万历间太常卿邹善等,皆有不少摩崖题刻。
  清代著名大画家高风翰,游崂山作画之余,写了许多诗,其中《九水二水》一首中写道:“二水真奇绝,飞岩得石梁,乍疑前路断,又入水云乡,晴日自雷雨,阴崖生雪霜,扫苔成瞑坐,尘虑一时忘。”
  辛亥革命后,一批封建官僚移居青岛,多到崂山游览,如康有为、徐世昌、岑春煊、李经羲等都留有题刻。康有为两次游览崂山,都写诗以志。第一次写的诗刻于一块浑园巨石上,至今仍在太清宫后。
  近代以来,崂山道路屡经修建,游者日众,作家诗人到青岛多游崂山。王统照几次去游崂山,并写过《轿夫的话》等诗歌。郁达夫游崂山后,盛赞崂山东海路风光之好,并写诗以赞北九水:
  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
  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
  沈从文在青岛两年即曾六游崂山。有一次,他同杨振声、梁实秋、闻一多到崂山游览了六天之久。他们从海滨沿山径到白云洞,又攀“三步紧"登棋盘石。
  郭沫若同志游崂山,在华岩寺鉴赏元代抄木的《册府元龟》,赞为海内孤本。
  四
  崂山周围二百多里,风景名胜既多又分散,游览可分五条路线:
  一、太清宫游览区,亦称崂山南路。由青岛市区乘车,经过“浮山九点”的浮山、石老人、沙子口,经徐福岛,再经流清河,八水河,沿公路盘旋而下抵“太清宫”。“太清水月”为崂山十二景之一。
  由此沿山径南去可到钓鱼台;沿盘路北上,经“波海參天”题刻到青山口,沿盘路北上,崖石上刻有李白的《赠王屋山人》诗及“蟠桃峰”等摩崖石刻,峰巅的“瑶池”二字,每字达四平方米,为崂山最大的石刻。越过蟠桃峰为一个十字路口,东下为青山村,北上可攀明霞洞,西下到上清宫,从上清宫沿山径涧溪而下经龙潭瀑到八水河抵公路。
  二、九水游览区,亦称崂山北路。九水共分南九水,内九水、外九水。涧溪下流,每一转折形成水潭,即为之一“水"。
  自市区经李村、汉河过南九水村进入两峰夹峙的南九水区,这里以山坦水缓为特色。有观川台、弹月桥、王子涧、柳树台等名胜。自柳树台过“观崂”蜿蜓而下为北九水村,由此向南可达蔚竹庵,或经鹰窠河、镜天潭、石门到崂山最大的瀑布“潮音瀑”,全长四华里许。这一路,由于山岩断层多峭壁,又有瀑布溪水流下,风景绝佳、被称作“石作虎踞,水作龙吟,音乐图画,兼而有之。”由北九水村北行是外九水,有“驼峰插云”的骆驼头,“水帘喷泉"的三水水库等胜境。
  三、太平宫游览区,亦称崂山东路。由大崂村经“劈石口”过王哥庄,由曲戈庄登山,经观海台到“疑是幻境”,分二路,南上至槐树洞,西上抵太平宫。太平宫迎门为“海上宫殿"石刻映壁,中院为主殿,西院有眠龙石和龙井,东院有钟亭。太平宫附近有绵羊石、狮子岩、犹龙洞、浑元石、仙人桥等名胜。
  崂山东路还有白云洞、华严寺、那罗延窟等风景区。
  四、华楼山游览区,亦称崂山西路。这一地区依偎在巨大的崂山水库之畔,元代王思诚曾品评有“华楼十四景”。以华楼宫为中心,周围有梳洗楼、翠屏岩、凌烟崮等景。明代许铤题华楼山为“海上名山第一。”
  华楼山之西为石门山,山顶有巨大的石门,西延为少山、丹山是青岛郊区的果树区,春花秋实,景致均好。少山之前有法海寺。
  五、鹤山游览区,亦称崂山外东路。从王哥庄北行,有鹤山、小蓬莱等名胜,別具异境。再北行到温泉。
  崂山地区广,名胜多,一天、两天很难游遍。近年来,在太清宫、北九水、晓望(太平宫下)等地。均建立了旅馆、饭店,可供食宿。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第三辑

《文史资料第三辑》

《文史资料》第三辑,选编了有关青岛地区政治历史沿革史料九篇、经济建设方面的史料十一篇、文化教育方面的史料十一篇,共三十一篇。目的是介绍青岛历史概况和主要风物。

阅读

相关人物

魯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昊
相关人物
王士祯
相关人物
蒲松龄
相关人物
张廉夫
相关人物
邱处机
相关人物
成吉思汗
相关人物
康有为
相关人物
徐世昌
相关人物
岑春煊
相关人物
李经羲
相关人物
杨振声
相关人物
梁实秋
相关人物
闻一多
相关人物
王重阳
相关人物
刘志坚
相关人物
张三丰
相关人物
高风翰
相关人物
崂山区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双河农场
相关地名
蓬莱区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崂山
相关地名
太清宫游览区
相关专题
九水游览区
相关专题
太平宫游览区
相关专题
华楼山游览区
相关专题
鹤山游览区
相关专题
《北九水》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