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酒泉” 相关
共 4616 条 87 / 308
1291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县以下的基层建置,因时代不同,名称也不相同。汉、晋时期,县以下设乡、亭、里三级,大体是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方园百里为一县。唐时,县以下的建置,在农区设乡、里、村三级,即十户为村,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各设“正”主管各级行政。清代县以下的农...
1292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肃州的名称开始于隋朝时候。隋初,全国官吏越来越多,形成十羊九牧的局面。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开始“精减机构",废郡制,仅存州、县两级,将酒泉郡也予裁撤,而改置为肃州,肃州的名称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以后直至今天,有时候称肃州,有时候称...
1293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前121年(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原居牧在这里的匈奴混邪王率众归汉,汉朝使在这里设了个“酒泉郡”,这便是今酒泉地区最早的建置名称,也是酒泉地方的政权建置有正式历史记载的开始。
1294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汉承秦制,仍实行郡县制,酒泉郡下面建置为县。汉武帝元鼎六年以后,酒泉郡在东起高台西部,西至疏勒河以东的地区内分设了九个县。
1295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1949年解放后,酒泉专区辖酒泉、金塔、鼎新、玉门、安西、敦煌六县及肃北设治局。1950年将张掖专区的高台、临泽两县划入。 1954年将额济纳旗划入。此时辖酒泉、金塔、玉门、安西、敦煌、高台、临泽、鼎新八县,和肃南裕固族,肃北蒙古族、阿克塞...
1296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汉代开始设置的酒泉郡,直到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9年)止的560年间都称酒泉郡,长官仍称太守。唐末至五代(公元907960年)属回鹘,亦称肃州。宋时属西夏,改肃州置“番和郡”。元代设为肃州路,长官称“达鲁花赤”。明代为肃州卫,长官称“指挥使...
1297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酒泉地区从西汉设为酒泉郡开始,直接属汉中央政权.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后,酒泉郡隶属于凉州部(凉州部的治所,西汉时设在何处,尚待考。五代属回鹘。宋时属西夏。元代的肃州路隶属甘肃行中书省(治所在今张掖),长官称“丞相、平章”。明代的...
1298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三国时,包括酒泉地方在内的河西地区属魏国,到公元265年,司马炎灭魂国,建立了晋朝,自此,酒泉地方又归属了晋朝。
1299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西晋末年,中国北方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一些汉族军阀乘机起兵建立政权,从公元304年匈奴族刘渊称王起,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的135年间,先后建立的割据政权有二十多个。
1300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酒泉地方自公元439年至534年属鲜卑族拓跋氏的北魏。534年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两个对立的政权,酒泉地方属西魏。至557年,鲜卑族宇文氏灭西魏而立北周,酒泉地方属之。到581年隋灭北周,继而统一全国,酒泉属隋。
1301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后,一部分吐蕃人入据酒泉地方,并曾建“肃州千户府",至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敦煌人张义潮乘吐蕃内乱,收复河西归唐,从此,吐蕃势力便衰弱下去了,遂之吐蕃政权瓦解。其后,居牧在酒泉等河西地方的吐蕃人数大为减少...
1302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为黠戛斯族所破,回鹘部众分三支西迁。其中一支迁到甘肃河西走廊定居,称为“河酉回鹘”,以在甘州(张掖)者为最强,故又称“甘州回鹘”・在沙州(敦煌)的称“沙州回鹘”。也是从这时期开始,酒泉地方便属回鹘族所有,当时仍...
1303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西夏,是我国宋朝时候的一个国名(西夏国),是羌族中的一支一一党项羌族于公元1038年开始,由李元昊(宋赐姓赵,也称赵元昊)建立的封建政权。西夏败亡后,今酒泉地区尽归蒙古,公元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元世祖至元七年(1282年)置酒泉为肃...
1304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西汉太初元年至元始三年(公元前104年一公元2年),有18,137户,76726人。东汉建安年间(公元220年前)有12,760户,69,355入。三国魏太和年间(公元227—233年)有3273户。东晋太康初年(公元280年前后)有440...
1305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酒泉的鼓楼最早创建于东晋穆帝永和年间,即“五胡十六国"中的前凉永乐年间(公元346—353年),距今已有1640多年,是当时福禄县(即酒泉)城的东门,后称“谯楼"°明洪武二十八年扩筑东城后,其门位于城中央,始改名“鼓楼” 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