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东晋十六国时期,酒泉地方属哪几个割据政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486
颗粒名称: 19. 东晋十六国时期,酒泉地方属哪几个割据政权?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1
页码: 19
摘要: 西晋末年,中国北方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一些汉族军阀乘机起兵建立政权,从公元304年匈奴族刘渊称王起,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的135年间,先后建立的割据政权有二十多个。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内容

19. 东晋十六国时期,酒泉地方属哪几个割据政权? 西晋末年,中国北方各族人民纷纷起义,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一些汉族军阀乘机起兵建立政权,从公元304年匈奴族刘渊称王起,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的135年间,先后建立的割据政权有二十多个,其中主要的有二赵(前、后)、三秦(前、后、西)、四燕(前、后、南、北)、五凉(前、后、南、北、西)和成汉、夏等十六个,史称 “五胡十六国”。这一时期,酒泉地方先后属汉族张氏的前凉 (公元314—376年,都姑臧、即武威)、氐族苻氏的前秦(入据河西时间为公元376—386年,都长安)、氐族吕氏的后凉(公元386—403年)、汉族李氏的西凉(公元400—420年,初都敦煌,后迁酒泉)、匈奴族沮渠氏的北凉(公元397—439年,都张掖)。其中,西凉国主李暠,于公元405年由敦煌迁都酒泉,415年故后葬酒泉。文献记载其墓在酒泉城西十里处,约在今丁家闸石滩上。那里现在还遗存有上千座东汉、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墓葬,但哪一座系李篙的墓,犹待考古工作者今后留意发现。唐朝时候,追认李篇为其先祖,并追谥为'“兴圣皇帝”,在酒泉还修建过 “兴圣宫"。公元420年,北凉灭西凉。439年北魏灭北凉,酒泉地方归属北魏。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1988年正式编辑出版《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题写书名,止2001年共编辑出版12辑。2002年原酒泉市改为肃州区后,《酒泉文史资料》更名为《肃州文史》,继续顺延出版,并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题写了书名。止2014年,《肃州文史》共编辑出版17辑,刊登各类稿件692篇、254万字,印刷6万册,交流发行量达到85%以上。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渊
相关人物
李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