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邢台县” 相关
共 2060 条 5 / 138
61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地表无出露,隐伏于邢台市西南南瓦窑一前留村一带和先贤一带。另在东沙窝有小片隐伏于地下。下石炭统缺失,只有中、上石炭统,即本溪组和太原组。不整合分布于奥陶系之上。不整合面上有不稳定的赤铁砂或铁质页岩分布,向上变为铝土页岩,再上为砂质页岩,砂岩...
62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分布于赵家沟、宋家庄、上坡、前禅房以西的崇水峪、将军墓、浆水、路罗一带,其岩性以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变粒岩和条带状分布的磁铁石英岩。厚度1678米。
63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底部有少量砂砾岩,下部为页岩及泥灰岩互层,局部含石盐假晶;上部为紫红、鲜红色页岩、砂质页岩夹有紫红色泥灰岩;顶部为白色薄至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厚度80~110米。
64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下部为紫色页岩、砂质页岩;上部为厚—巨厚层鲕状灰岩,局部有致密灰岩、泥灰岩;顶部有厚约10米的藻灰岩并夹有数公分的肾状或鲕状赤铁矿。厚度219—290米。
65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下部为灰色薄层致密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局部鲕状、竹叶状灰岩及紫色页岩;中部为灰紫色介壳灰岩、竹叶状灰岩夹致密灰岩和条带状灰岩;上部为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夹厚层致密灰岩,局部鲕状灰岩。厚度134-191米。
66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底部为黄绿色钙质页岩,中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晶质白云岩,局部含硅质结核。厚104米。
67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主要为浅灰黄色薄—厚层晶质含燧石条带白云岩和晶质白云岩。厚120米。
68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为一套陆表浅海相碳酸盐—硫酸盐沉积建造,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和韵律性。按岩性组合划分为三组八段,从沉积相反映出三个大的沉积旋回。每个旋回均以海侵开始,沉积纯灰岩到海退蒸发相膏盐沉积终止。主要岩性为厚层生物碎屑灰岩、花斑灰岩、黑色致密灰岩、白云质...
69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下统:分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二部分。上统:分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二部分。岩性为含砾粗砂岩、中粒长石砂岩、杂色页岩、夹鲕状铝土质页岩,顶部有薄层淡水灰岩,厚约700米。
70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隐伏分布于邢台市以东的祝村一带。为河流、湖泊相泥砂沉积,厚千米以上。
71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第四纪以来曾有较长一段时间本区处于寒冷气候,在更新世有三次冰期。第一冰期形成了白马河北岸和羊范一带的灰白色冰积泥砾,厚达400余米。二冰期形成为紫红色冰积泥砾,厚数十米。分布于本县南部丘陵地带。三冰期形成的灰色冰积泥砾,残存于山区阶地上,厚...
72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为粉砂岩、页岩、铝土质泥岩,含煤3-4层,可采煤1一2层,以细砂岩与太原组分界。厚50—70米。
73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以一层含砾砂岩同山西组分界。下部为灰色砂质页岩、细砂岩,上部杂色页岩、石英砂岩,靠近中下部有一层瓷土矿,厚150-200米。
74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邢台县地层构造,大面积属于山西台隆东部太行拱断束区。由井径一黎城深断裂和邢台一安阳深断裂所控制。县境西部为赞皇穹褶束南部;东部为武安凹断束的北东段。县东缘有少部分属于华北断拗的南和凸起范畴。
75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太古界和早元古界构成褶皱基底。经历十亿多年的漫长历史,曾有过无数次地质热事件发生,岩石遭受多次强烈变形变质作用,原岩面貌全非。而最后保留的构造形迹主要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褶皱构造和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