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底构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079
颗粒名称: (一)基底构造
分类号: P548.22
页数: 2
页码: 79-80
摘要: 太古界和早元古界构成褶皱基底。经历十亿多年的漫长历史,曾有过无数次地质热事件发生,岩石遭受多次强烈变形变质作用,原岩面貌全非。而最后保留的构造形迹主要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褶皱构造和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
关键词: 邢台县 地质 基底构造

内容

太古界和早元古界构成褶皱基底。经历十亿多年的漫长历史,曾有过无数次地质热事件发生,岩石遭受多次强烈变形变质作用,原岩面貌全非。而最后保留的构造形迹主要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褶皱构造和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
  1、褶皱:褶皱基底的总体褶皱形态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倒转背向斜构造。轴面产状较缓。次级褶皱构造由于多次构造变形叠加和每次作用应力的边界条件以及岩浆活动的不同,故构成形态复杂多变。初步分析放甲铺组三段与红鹤组一段可能为同一层位,两者属倒转向斜关系,并认为在红鹤组二段上部存在一北东韧性剪切带,更老的石家栏组由北西向南推覆于红鹤组之上。
  2、断裂:本区结晶基底表现了褶皱隆起和先褶后断的构造特征。结晶基底在褶皱隆起之后发生了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一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二组,其次为北北西向和东西向断裂。后两组断裂具有断距小、延长远的特点,常被岩脉贯入,具铜矿化。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