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构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07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构造
分类号:
P548.22
页数:
2
页码:
79-80
摘要:
本文介绍了邢台县地层构造,大面积属于山西台隆东部太行拱断束区。由井径一黎城深断裂和邢台一安阳深断裂所控制。县境西部为赞皇穹褶束南部;东部为武安凹断束的北东段。县东缘有少部分属于华北断拗的南和凸起范畴。
关键词:
邢台县
地质
构造
内容
本县大面积属于山西台隆东部太行拱断束区。由井径一黎城深断裂和邢台一安阳深断裂所控制。县境西部为赞皇穹褶束南部;东部为武安凹断束的北东段。县东缘有少部分属于华北断拗的南和凸起范畴。
山西台隆与华北断拗两大构造单元,以邢台—安阳深断裂分界。不同的构造单元或部位表现了不同的构造特点。
(一)基底构造:太古界和早元古界构成褶皱基底。经历十亿多年的漫长历史,曾有过无数次地质热事件发生,岩石遭受多次强烈变形变质作用,原岩面貌全非。而最后保留的构造形迹主要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褶皱构造和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
1、褶皱:褶皱基底的总体褶皱形态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倒转背向斜构造。轴面产状较缓。次级褶皱构造由于多次构造变形叠加和每次作用应力的边界条件以及岩浆活动的不同,故构成形态复杂多变。初步分析放甲铺组三段与红鹤组一段可能为同一层位,两者属倒转向斜关系,并认为在红鹤组二段上部存在一北东韧性剪切带,更老的石家栏组由北西向南推覆于红鹤组之上。
2、断裂:本区结晶基底表现了褶皱隆起和先褶后断的构造特征。结晶基底在褶皱隆起之后发生了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一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二组,其次为北北西向和东西向断裂。后两组断裂具有断距小、延长远的特点,常被岩脉贯入,具铜矿化。
(二)盖层构造:中元古界、古生界分布于褶皱基底东、西两侧,构成西缓东陡的大型斜歪背斜构造。轴面走向北北东。背斜形成可能在晚元古代就已开始,是北东向古深断裂扭动活化结果,主要隆起形成于燕山运动。并伴随大幅度的升降运动而产生断裂构造。邢台—安阳深断裂断距达3000米以上。派生断裂发育。盖层表现有:北东向的皇寺—谭村断裂带;东先贤—羊范断裂带;邢台一留村断裂带以及北北西向的东沙窝一北张村断裂带等,构成一系列地垒地堑构造,使煤系地层得到保存或重复出现。
(三)新生界一喜山期构造:喜马拉雅运动在本区的表现以大型断裂下陷为特色。沿燕山运动的断裂构造活化,使山区和平原进一步分裂,从山前新生界沉积厚度判别,喜山期县境东部至少下降千米以上,决定了目前山区和山前平原的基本状态。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