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胶县” 相关
共 107 条 3 / 8
31
前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胶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前言
32
知识出处: 胶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胶县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隅,胶州湾西北岸,跨胶济铁路近东端;东邻崂山、即墨,西接高密、诸诚,南靠胶南,北倚平度,东南隅隔水与青岛市区相望;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
33
知识出处: 胶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三里河原始氏族社会文化遗址,位于胶县三官庙乡北三里河村西的高地上。南至三里河近岸处,东为村头房屋所压,西、北两面均为菜圃农田,面积约5万平方米。早在清代,著名画家高凤翰就以遗址出土陶鬻入画,为后代考古工作者留下珍贵资料线索。1960年,山大...
34
知识出处: 胶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老人,病痹废右之后更号“后尚左生”、“丁巳残人”,山东胶州(今胶县三官庙乡南三里河村)人。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卒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享年六十六岁。是清代中叶一位知名画家,又是一位...
35
知识出处: 胶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抗日战争初期,在大沽河两岸活跃着一支革命武装,打鬼子,除汉奸,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挫败了日寇的锐气。这就是胶县第一支革命武装---胶济一支队。
36
知识出处: 胶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姜黎川部队正式成立于一九三八年三月,起初的番号是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游击队。在成立之前,即同蓬莱、掖县、黄县的八路军有联络,当时负责联络工作的是韩肓民〈姜的姨表弟、共产党员)。他曾到八路军根据地借用过油印机及进步刊物等。姜黎川与八路军决裂后流...
37
知识出处: 胶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姜黎川,山东胶县人,济南山东矿业专门学校毕业。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期,曾参加国民党中央委员居正在济南铁路沿线所组织的“国民革命军先遣队”,进行游击活动。姜黎川部队和部队干部,主要的是以胶县的封建关系为基础发展的。例如他的两个团长姜澄川和姜子正都...
38
知识出处: 胶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相名忱系胶县老四区山相家村人,生于一个中农之家,念几年私塾,文化不高。壮年时善打枪,因此在四区联庄会当联长。后任灰村乡乡长、四区区长。相名忱搜刮民财的办法,除定期或不定期地向老百姓摊派给养外,还借机敲诈或变相勒索。相把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大部...
39
知识出处: 胶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胶县制毡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解放前当地群众制做的毡帽和毡鞋就名誉省内外各地。一九六四年由胶县制毡厂用山羊绒制作的毡鞋在全省被评为名牌产品。现在由于不断进行技术改革、更新设备,不仅产品数量大大增加,而且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胶县制毡厂生产的毡鞋和...
40
知识出处: 胶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政协胶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征集文史资料提纲。
41
知识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在胶南县铁橛山里,座落着东南崖、大下庄、西北庄、黄泥巷、墩上、上沟、山周、劝里等十多个村庄,其中有的村多数人家姓杨,当地群众总称杨家山里。在抗日战争时期,杨家山里的人民,因不堪国民党地方武装和日伪、土匪的敲诈勒索、残酷蹂躏,揭竿而起组织武装...
42
知识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民国十六年间,胶南地面兴起大刀会。四乡会众持大刀长矛,打土匪,抗捐税,砸盐局,围攻乡镇。一时间野火春风,官府震惊。这是胶南历史上农民暴动的一次壮举。为了记下这一抗暴斗争的史实,我们以《增修胶志》的记载为线索,走访了当年的大刀会徒和知情群众,...
43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 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德国侵占青岛前,胶州湾两岸均是荒山野坡。星星落落地有几处小渔村,几座孤庙野庵,如法海寺、下村庙、天后宫、荒草庵等。每年旧历三月,各地贩运海产的商人云集天后宫周围,以布日用品等货物换取渔民的水产物资,进行交易。渔业日益发达,为了便于渔船靠岸卸...
44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 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1897年11月,山东铠野教案事发之后,德皇威廉二世高兴地说:"中国人终于给我们提供了梦寐以求的纠纷口实,我决定立即出兵,无数德国商人将因德意志帝国终于踏上亚州大陆而兴高采烈。”(阿柏特•诺尔登:《德国历史的教训》)他立即派遣舰队迅速攻占了...
45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 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戚志诚少年时期,曾听先辈傅炳昭先生(德占时期曾任青岛商会会长)讲述胶州知州余则达巧断螺丝案、为农民申冤的经过,现就记忆所及。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