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福安市” 相关
共 1798 条 119 / 120
1771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乡(镇、街道)
位于福安市区的西北部,地处长溪中游的富春溪畔。东与韩阳镇、城阳乡毗边,西与穆云畲族乡交界,南与溪潭乡、康厝畲族乡相邻,北与社口镇接壤。
1772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乡(镇、街道)
位于福安市西部的穆阳溪南侧,东连坂中畲族乡,西邻周宁县的七步镇和玛坑乡,南靠潭溪镇,北接穆云畲族乡和穆阳镇。
1773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 类型: 乡(镇、街道)
位于福安市西部,东与坂中畲族乡相邻,西与周宁县交界,南与康厝畲族乡毗邻,北与社口镇接壤。
1774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 类型: 市(地区、自治州、盟)
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面濒临浩瀚东海,南面与福州市交界,西面与南平市毗邻,北面与浙江省温州接壤。
1775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姓氏
大西门眠山岗、大林、山头庄、白石磻、大留、林前、上广、坦洋杨中坑
1776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姓氏
十都官湖、十八都大丘田、五都赤乾、牛石坂、金飘带(金腰带)、四都后楼、五都南坪(红坪)、刘坑坪、黄墓、仙石
1777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姓氏
溪塔、仙岭岔、洋勘、楼里、南阳上墓亭
1778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姓氏
九都后坑、岔头、南山、桐湾
1779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姓氏
五斗(月斗)、里洋、大林
1780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物产
甘薯,又名番薯、地瓜。张景祁《福安县志•物产》记述,“番薯,有红、白二色。《闽书》:'皮紫,味甘。郡本无此种。明万历甲午岁荒,巡抚金学曾从外番丐种归,教民种之。今人切以为米,荒不为灾。'”福安“其山田磽确,畲者悉种薯蓣,以佐粮食,贫民尤利赖...
1781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物产
水稻,张景祁《福安县志•物产》介绍,“名号甚多,有早稻、晚稻、秫稻。形有长、扁、尖、圆,色有黄、白、黑、赤,芒有短、长。又有一种查稻,种于山,不水而熟。又有分迟、早,一年两获。”山稻,又名园稻,福安又名畲稻,民国时期畲族山区多有种植。
1782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物产
“福安大白茶”,产地在穆云畲族乡高岭畲族村委会上高山自然村。为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国家良种之一。该品种列入农业出版社1988年12月版《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和福建人民出版社1978年9月版《茶树品种志》。该品种别名“高岭大白茶...
1783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物产
靛蓝 学名马蓝,爵床科,又名大青叶,俗称青。民国初年之前畲村多有种植,是畲家主要家用染料。故畲家又称作“菁寮”。今品种已失传,大多畲民已不知其种植、加工技艺。
1784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物产
苎麻 20世纪60年代之前,畲村种植遍及每户,是畲家布料的主要来源。故畲家又称作“苎寮”。1958年10月福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福安小组《福安县溪潭乡凤洋大队畲族调查报告》中载:“纺织是畲族的家庭手工业,他们男女老少所穿的衣服多自纺自织...
1785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 类型: 物产
烟叶 主要用于自产自销。每年农历三月播籽,1株分4至5叉,可得半斤干烟叶,先剥叶烤晒,再割下烟叶顶端嫩杆。20世纪70年代种烟者渐少,80年代以后已很少种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