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漳州” 相关
共 266 条 18 / 18
256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 类型: 其他
漳州后石电厂10万吨级航道工程。位于金门湾、厦门港界外侧水域,是全省最大的台商独资企业和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该电厂航道自东碇岛外20米等深线起,经厦门10万吨级的外航道AB段,至后石电厂煤码头,全长21.4公里。为10万吨级船舶乘潮单向航道...
257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 类型: 美食
漳州名菜。将猪肉切成1分半厚、6分平方大的肉片,分为两半,其中一半,加以酱油、味精、白糖、2个鸭蛋黄、适量面粉、食用黄色素拌匀,投入油锅炸约3分钟,至金黄色捞起,滤去油汁;另一半肉片用白酱油、味精、白糖、蛋清、绿豆粉拌勻,投入沸水中约3分钟...
258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 类型: 美食
漳州名点。将半肥半瘦的猪肉切成1寸半长、1分半宽的肉条,放入炒拌好的虾皮葱末,加人适量的五香粉、蕃薯粉和佐料搅匀;将拌好的肉条放在豆腐皮上,卷成圆条状,用湿团粉粘牢;将肉条卷放入油锅炸,浮上来即熟。炸五香外酥内润,肉卷内略含汤汁,鲜美可口。
259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 类型: 美食
漳州小吃。先将碱面条煮熟捞出,摆成手掌大小的圆形薄片,称作“面份”;取一片面份均匀地抹上甜面酱、花生酱、芥辣酱、蒜醋酱,再放上油炸五香卷或炸豆干,尔后把面份卷起来用手抓着吃。香味十足,油而不腻。
260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 类型: 工业产品
由黄家声于1964年首创。以脱脂白棉、树胶、金丝绒等为材料,吸取了浮雕、彩塑、彩扎技艺,技法细腻,造型逼真,立体感强,并继承了国画传统,构图新颖,富有诗情画意。棉花画分小品、条幅、中堂等,有普通棉花画、二层棉花画、金丝棉花画、闪光画、玉翠画...
261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 类型: 水果
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主要产地在莆田、漳州一带。“壳如经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酸甜可口,香气馥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莆田涵江、漳浦乌石等地的荔枝尤其有名。品种有乌叶、陈紫、兰竹、绿荷包、宋家香等,其中陈...
262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 类型: 水果
主要产地在漳州一带,以九龙江西溪上游的天宝香蕉最为著名。优良品种有高脚香蕉、天宝矮蕉、台湾蕉、墨西哥蕉等。700多年前,引自印度的一个品种,称“印蕉”,又称“天宝本地蕉”,果大皮薄,味香质甜,肉软无蕊,营养丰富,食后齿有余香。60多年前由台...
263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 类型: 植物
是石蒜科水仙属的多年生草本花丼。明代,就开始种植,最宜盆养。主要有单瓣花和复瓣花两种,前者由6片白色花瓣衬托一个黄色花冠,称“金盏银台”;后者卷皱的花瓣如百褶裙子,称“百叶”,又叫“玉玲珑”。漳州水仙花具有产量稳定,花球肥大,花株分蘖多,开...
264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 类型: 药物
产于漳州,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相传为明代太医带出的宫廷秘方,因解毒消炎的疗效特高,消肿退“癀”往往一片奏效,故名“片仔癀”。该药选用麝香、牛黄、蛇胆、田七等名贵药材精制而成,可内服亦可外敷。除消肿退癀外,还对急慢性肝炎、耳炎、眼炎、牙...
265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旅游志 | 类型: 工业产品
漳州源丰药材行老板魏长安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前后,将专治外伤的八宝膏药加上有关原料创制而成。乾隆时被清皇室列为贡品。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南洋首次勤业会、民国4年(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等活动中先后得过特等奖、优等奖和...
266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交通志 | 类型: 建筑
漳州港位于福建省最南端,海岸线北起九龙江口,南至与广东交界的诏安,总长715公里。境内拥有厦门湾南岸和东山湾两大深水港湾资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