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7条
析出资源
11条
图表
1条
事件
14条
专题
1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梨园头” 相关
共 27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1963年李七庄乡境内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随后,在1964年展开了"四清"运动,该运动包括清政治、清思想、清经济、清组织四个方面的工作。贫下中农协会在"四清"工作团队的领导下,经由贫下中农选举成立了19个贫下中农协会。贫下中...
2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65年8月,天津市根据指示,在乡境内的重点单位建立了基层人民防空委员会,境内的公社也成立了防空委员会。1969年开始,境内民兵积极参与防空演习,修筑了防空设施和地洞。到了1985年,共有23座人防工事,提供了防护能力。
3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传统的土葬在1972年终止,从1973年起实行殡葬改革,改为火葬,骨灰存放在骨灰堂中,原有坟墓被平掉。乡于1984年成立移风易俗委员会,推动殡葬改革,提倡葬事简办,不穿重孝,坚持“三点白”以及不搞迷信活动。在1989年加强殡葬管理...
4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在1974年建立了区图书馆流动服务,将图书送到各大队(村)进行借阅。在1975年成立了公社图书站,拨款购买新书和刊物,并建立了藏书室和阅览室。图书站还开展了图书代购代销业务,以解决基层购书难题。1982年开始开展多种形式的...
5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地名传说和传说故事。杨楼村原名"养家楼",因读音之误后改名为杨楼村。辛院村最初由外逃居民重新定居,因为"寺"与"院"意同,所以被称为辛院。边村因一道人在此定居而得名。赵金庄村又称"赵家坝",因赵氏和金氏定居而得名。高庄子村...
6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梨园鹿角、白釉瓷碗、褐釉罐、荷花缸和刀币是天津地区出土的古文物,分属不同历史时期,并保留在天津历史博物馆。
7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津郊武工队在梨园头挖地道数百米,高、宽皆有0.5米,纵横交错、曲折相通,在战争中出奇制胜。解放后地道被闲置,经多年雨打风吹、多已塌陷被填平盖房,1992年尚存一段,长10米。
8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境内的私塾起源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多为村庄自办的学校。学童人数较少,教师数量有限。教学内容包括经典著作和基本技能,如《百家姓》、《三字经》和习字、珠算等。私塾与国民小学并存,直到1944年被国民小学取代。
9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58年后,天津境内建立了一些幼儿园,为了解放农村妇女劳动力和提供入学前的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加,教育质量也有所提升。
10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境内的村庄逐渐建立了村办小学,但在国共内战期间,学校暂停办学。天津解放后,学校逐渐恢复,农村小学得到发展。1955年起,一些小学开始实行联合办学。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受到冲击。1978年后,学校得以恢复和发展,教育...
11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民国时期,学校常常借用庙宇和民房作为教室,课桌椅简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学校设施由于财力有限未发生变化。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政府增加了教育投入,对小学、中学和职业学校进行了改建和扩建,逐步改善了设施条件,并按照相关标...
12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统计表
13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军事事件
1928年军阀张宗昌部驻扎梨园头,短期整顿后南去。
14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44年梨园头恶霸地主郭志清(郭七)、边村地主张国发组建还乡团,从事反共及武装还乡活动。
15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45年在张裕普、范松云的领导下,发动群众斗争了梨园头恶霸地主郭志清(郭七),借粮1500公斤。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