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李华源” 相关
共 12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在抗日战争初期,临沂西南的老屯村(现属苍山县神山镇)兴起了一支农民抗日武装——山东省农民抗日自卫团。这支由宗教人士倡议,八路军派干部来帮助发动组织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它对于组织群众、团结和动员社会各阶层人士开...
2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1944年春,日军一小分队约30人驻在付庄。1944年秋,殷旦子村群众自发组织了民兵连,并发动村民筹集资金买了15支枪,和日军一个中队、汉奸两个分队四、五百人对抗。当时殷旦子村有4个炮楼,在八路军特派员李华源的组织和带领下,以殷旦子为中心,...
3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沂河支队参谋长李华源在西大车庄住了二年多,是笔者的隔壁邻居。李参谋长怎样发展队伍,打了多少胜仗,我不能尽知。但有几件事情,我尚记忆犹新。游击队初期,仅有30余人,为压倒敌人的气焰,壮我军威,威慑敌人,参谋长想出一计。不一会,又是一阵“咔咔咔...
4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庄坞事变”①后,整个临郯抗日根据地几乎被敌人占领。临沂县党组织遭到很大破坏,损失了二十六个党支部,党员由原来的一千五百多人减少到三百三十八人。敌人猖狂至极,到处宣扬:“共匪二百名,庄坞扎大营,八月二十打一仗,全部彻底灭干净。”此时,敌人已...
5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发生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妥协退让的政策,使我大好河山惨遭日寇铁蹄之蹂躏。八月四日,日军在侵占平、津后,沿着津浦铁路继续南犯、进逼山东。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放弃黄河天险不守,十万大军准备南逃。...
6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四一年农历八月二十日日寇调集了万余兵力采取长途奔袭、铁壁合围的拉网战术,对我鲁南三行署和临沂县委驻地一一湧泉疯狂地进行大“扫荡”。虽然四十多年过去了,但现在回想起来,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静。当年那种悲壮激烈,可歌可颂的战斗生活又一幕幕浮现...
7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四一年十月十日日寇调集了万余兵力。对我鲁南三行署和临沂县委机关驻地一一湧泉疯狂进行扫荡,使我党政干部、抗日军民遭受严重伤亡。鲁南三军分区副政委赖国清同志、独立团团长颜岳岩同志、沂河支队第一大队教导员崔广润同志等就是在这次“扫荡”中牺牲的...
8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从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至一九四一年春,我党曾在鲁南地区组织并发展了“临、郯青年救国团”。这是一个以爱国青年为主力的抗日群众组织”它在抗日战争初期,对于宣传、发动和组织鲁南各阶层人士积极开展抗日斗争、促进艮主政权的建立、发展抗日武装等方...
9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一九四二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难时期,小鬼子气焰嚣张,汉奸伪军狗仗人势张牙舞爪,到处挖工事,修炮楼,催粮逼款,抓夫架户,搞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我沂河支队参谋长李华源同志奉命率部深入敌战区进行游击斗争,...
10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李华源的姑表兄刘兆林①,是亲日派。这小子从小就二郎八蛋,是粪坑的石头,又臭又硬,手下有一帮子地痞流氓,当过几年的山贼。日本鬼子占领临沂后,他就投靠了鬼子,当上了保安大队长。他有个外号,叫“刘铁杆”,意思是铁杆汉奸。游击队参谋长李华源想:“不...
11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十二月:临沂游击总队成立,丁梦孙兼总队长,王献廷任付总队长。下辖两个大队,一个独立营。一大队长李华源,二大队长王守卓共一千二百多人。
12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四O年三月,临沂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便以杨英杰、李华源的五大队(原独立五营)和王伯英的农抗团等武装为基础成立了临沂总队,丁梦逊兼总队长,王献廷任总队付.参谋主任李华源。下属两个大队,一大队长杨英杰,教导员刘锡仁:二大队长冷相声,教导员高秉乾...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