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8条
析出资源
12条
图表
2条
事件
34条

检索条件

与 “日峰镇” 相关
共 48 条 1 / 4
1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第三章县城乡镇第一节县城一、位置面积黎川县城日峰镇,古称黎滩镇,1943年改名新城镇。建国后,1952年设城关区,1953年易名城关镇,1966年改称红旗镇,1972年复名城关镇,1984年改今名,取城西日峰山之义。日峰镇地处县境中部,东与...
2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黎川县城日峰镇,古称黎滩镇,1943年改名新城镇。建国后,1952年设城关区,1953年易名城关镇,1966年改称红旗镇,1972年复名城关镇,1984年改今名,取城西日峰山之义。日峰镇地处县境中部,东与潭溪乡相邻,南部和西部与栗塘乡接壤,...
3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日峰镇下辖8个居民委员会和〓上、下桥、篁竹、水槽4个行政村。1990年全镇有9375户,323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799人。
4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3年前,黎川县城街道狭窄,仅丈余宽,卵石路面。1943年扩建街道,从下马路至磨市街,全长5华里,路扩宽为2丈5尺,灌浆砂石面,可通汽车。街道两旁均依店面建4尺宽避雨人行道,如长廊,具有独特风格。解放后,人民政府曾对街道进行多次整修,特...
5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弘治九年,县人邓偕、许式、刘奎、朱萱、许盛等捐资建起石墩木梁瓦顶结构之新丰桥。明正德七年,知县徐绣主持始建城内土城墙,长938丈,高8尺。明崇祯十一年,县人涂国鼎发起将县城土城墙改为石砌城墙,该工程历时二年,石砌城墙长938丈,高2.1丈...
6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农业在日峰镇国民经济中向占重要地位。1979年以来,农业产业结构由过去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格局转变。1990年,全镇耕地4756亩,主种水稻,粮食总产3202.9吨;山地1.34万亩,茶桑果园面积0.3万亩,产茶叶5.2吨、...
7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途经十里、百顺,全长14.9公里,原为南城至黎川公路之一段,民国23年(1934年)修建。
8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途经潭溪、熊村,全长23.96公里,1958年修建。
9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长4.85公里,1966年修建。
10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城道路清扫任务,由日峰镇环境卫生管理所派出职工分片包干。东方红大道、日峰路和人民路等主要干道,总长3.43公里,包括人行道在内,清扫总面积为2.1万平方米;县城居民生活区包括日峰路、下马路、小北门路、花市街、枫柴巷、江家巷、商会巷、王福巷...
11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由于老城区街巷狭小,机动车辆无法进出,居民生活区垃圾,只有以人工清运为主,占清运垃圾总量的40%以上。县城主干道各处垃圾,主要以机械清运。1990年,县环卫所配有解放牌载重汽车1辆、北京130型机械清运车1辆,全年清运垃圾总量达2900吨左...
12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境内的主要污染源是:来自30个大小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粉尘;种植业使用的农药中的有机氯、有机磷;人畜粪便、垃圾和其他生活污水等。这些污染物严重污染着自然环境,给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影响和严重威胁。据1990年资料统计,年排入黎滩河...
13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地图
14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照片
15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中国共产党黎川县第一届代表大会于1956年4月20日至25日在县城召开,到会正式代表125人,列席代表26人,候补代表9人。其中男代表149人,女代表11人,代表全县782名党员。大会审议通过了寇健代表县委作的七年来工作总结和陈德宽代表县委...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