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徐州市” 相关
共 47 条 2 / 4
16
知识出处: 莒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早在明末清初到民国三十九年(一九二八年),大店镇是南去江苏青口、新浦,北去山东潍坊,东去山东石臼所港,西去沂州府(今临沂市)的要冲名镇。当时在苏、鲁、豫、皖曾流传着“南有大店、十字路,北有招贤、石埠子”的说法。其实这招贤、石埠子、十字路在当...
17
知识出处: 莒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侵略军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频繁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解放区军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莒南人民积极协助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山东军区政治部),于1942年秋创办了利华烟草公司,即山东大鸡烟厂,厂...
18
知识出处: 莒南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在沭河东岸,岚兖公路边上座落着一个以传统工艺木梳闻名的村庄,这就是板泉镇高榆村。
19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马头镇内,专营各种酱菜和香酱油醋的有:李子扬开的“李永兴”酱园孙单成开的"同益”酱园,杜杯开的“恒发”酱园。另有兼营杂货的“马万顺” 酱园,“胡永顺”酱园,王玉彬开的“和兴”酱园。其中规模较大、资金较多、产品驰名、生意最好的是李永兴...
20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1938年3月23日,日军炮击台儿庄,我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英勇抵抗,城内被敌占领三分之二,逐街、逐屋、每个院落反复争夺,肉搏拼杀,双方死伤惨重。4月6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命令全军反攻,日军第十师团(矶谷廉介)濑谷旅团长率部溃逃,窜...
21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在郯城县城西南5华里处的吴冶庄,是吴姓人祖居的地方。全庄以吴姓为多,擅长冶炼,始名吴冶庄,后习称吴庄,因与本县的马头镇、归昌乡的吴庄重名,经郯城县人民政府郯政发(1982)88号文件公布,恢复原名吴冶庄。
22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九辑 | 类型: 正文
我叫李棣亭,原籍是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我参加了郯县商人救国会,并当选为副主席。在商人救国会的活动中,我曾被日寇宪兵队以通八路的“罪名”抓捕、刑讯过。现将当时郯城县商人救国会的活动情况和日寇宪兵队搜捕马头镇商人的事件回忆如下...
23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九辑 | 类型: 正文
1940年古历3月,王维栋随八路军东进支队二大队12连全体指战员,出色地完成了一项特殊任务——桃林“吊孝”。12连来到前高峰头村的当天晚上,就派人把我找了去。已是阳春三月,这一带的老百姓早已脱了棉衣换单衣了,而他们的战士却还穿着棉袄棉裤,只...
24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九辑 | 类型: 正文
1938年3月230,日军炮击台儿庄,我第二集团军英勇抵抗,城内被敌占领三分之二,逐街、逐屋、每个院落反复争夺,肉搏拼杀,双方死伤惨重。4月6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命令全军反攻,日军第十师团瀨谷旅团长率部溃逃,窜至峄县城内,不敢露头,矶...
25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1938年初,自津浦路北段节节南侵的日军矶谷师团和沿胶济线西进的板垣师团,分两路进窥徐州。临沂系鲁南重镇,距台儿庄90公里,为徐州东北之屏障。如果临沂不保,日军就可由青岛直趋台、徐,威胁陇海、津浦两路之安全,故临沂战略地位至为重要。1938...
26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1938年3月初,经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批准,第五战区青年救国团在徐州正式成立,这对当时青年救国运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1938年元旦开始,中共党员丁梦孙和其爱人郑仃云便在临沂城南开展工作。丁将第五战区青救团的建立并批...
27
知识出处: 临沭文史资料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1940年9月22日夜晚10时许,突然,"叭.叭、叭”红、黄、绿三顆信号弹在苍马地区东盘村上空升起。国民党五十七军军部已陷入重兵包围之中,妄图负阳顽抗的特务营一名排长被当场击毙,正躺在床上吸大烟的副军长朴炳珊,乖乖地举起了双手……枪声划破夜...
28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不给出路的政策,不是无产阶级的政策。对于任何敢于反抗的反动派,必须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之。
29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正文
陈干,字明侯,山东昌邑县人。生于一八八一年(光绪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幼年因家贫不能就学。但他生性聪颖,常在塾房外偷听诗歌,立即成诵,稍长勤奋好学为昌邑县令胡铁霜所赏识,推荐至昌邑县书院读书。胡常以反满思想教育青年,训勉青年要为国雪耻、为民...
30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现胶南县琅琊公社之夏河城,即古之琅琊城也。春秋战国时即是名城,在齐长城之东端南侧。《吴越春秋》和《中国历史地图集》都说,越曾徙都于此。秦时为琅瑯琊之首府,汉以后为琅琊县治。西汉属琅琊郡(郡治在今诸城),东汉属琅琊国(国都在今临沂),魏、西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