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张学良” 相关
共 49 条 1 / 4
1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张宗昌在江西失败逃往北京后,与张学良有一面之缘,遂到东北投靠张作霖。以及一九二二年四月初,张宗昌率领部属五六百人由奉天经大连分三批乘日本船到青岛活动的经历。
2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山东忆羁押初期的张学良将军,包括了张学良抵宁前、身陷囹圄、五易其居、张将军的囹圄生活。
3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1931年9月18日10时30分,日本帝国主义者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揭开了侵占我国东北的序幕。张学良奉蒋介石之命不予抵抗,李杜目睹国上沦于敌手,悲愤万分。9月23日下午,熙洽把日军多门将团长及天野旅团长迎进吉林,组织伪吉林省长公署。李杜闻之...
4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1933年李杜在东北抗日失败去上海后,决心亲自潜回东北,组织旧部,训练民众再揭抗日义旗。这一义举得到张学良将军的支持,张特派他手下的亲信应德田协助李杜工作。1934年秋,李杜向蒋提出出国考察的申请。1935年的一天,李杜偕应德田拜访苏联驻华...
5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1936年6月当李杜第一次去欧洲时,在他的随行人员中,有三个十几岁的孩子,这三个孩子,一个是地下党员董健吾之子,另外两个是毛泽东同志之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因为1936年收养革命后代的上海大同幼稚园遭到敌人破坏,居住在这里的岸英、岸青兄弟生命安...
6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张学良决心停止内战同共产党讲和,想到李杜。1935年12月,张学良趁去南京参加国民党五全大会之机,借故来到上海同李杜会面,希望李杜从中斡旋。李杜听少帅改弦更张,不再与共产党为敌,准备团结起来,枪口一致对外,内心兴奋,满口应允,一定设法竭力办...
7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渤海舰队急于修理各舰,各大舰如海圻、肇和、海琛等,因直奉关系,尚不能去旅大修理。四月间,楚豫舰开往大沽彻底修理,至九月半基本修理完竣,而直奉双方已各秣马厉兵,势在必战。九月十八日吴佩孚曾在北京四照堂召开军事会议,并不是研究讨论战略等问题,而...
8
知识出处: 崂山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正文
宋瑞珂先生,系崂山籍知名人士。青少年时期颇具爱国主义精神,17岁便投身黄埔军校,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为国为民历尽艰险,后来曾任国民党军队中将军长。1947年7月在鲁西南战役中获得解放,归向人民。现任上海市政协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理...
9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刘震东,别号曦洲,山东省沂水县张庄集人,生于1893年,牺牲于1938年2月23日,终年45岁。其父刘义,系木工,有四子,震东为长,次震西、震亚、震欧、震东少年时代,家境不甚宽裕,读书不多,四书仅读到论语,便辍学随父学木工,维持家中生活。初...
10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沈鸿烈和于学忠原本张作霖之部属,皇姑屯事件后,均为张学良辖属,系东北军将领。1931年沈鸿烈由张学良荐任为青岛(特别市)市市长。1937年底于学忠奉命调至青岛驻防,并与沈配合封闭青岛港口,炸毁日本在青岛的纱厂基地,给侵华日军以打击。沈鸿烈也...
11
知识出处: 沂水縣文史資料第七辑 | 类型: 正文
清末民初,沂水县在保大军校毕业的学生,据我所知,有李泽青、牛元峰、杨焕彩、秦德纯四人。李泽青,字润生,沂水县对崮峪村人,毕业后病死,未仕。牛元峰,字宝琦,沂水县沂城区田庄村人。此时红军布防于高山要隘,老百姓实行空室清野,家中财物,凡能带走的...
12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沂水县补习学校,于1936年底西安事变后创建。当时,我和沂水县教育界泰斗王兼三老师,以及沂水在外地执教寒假归来的友好,共同酝酿,决定校址在城东岭玉皇阁、文昌阁,招收应届高小毕业生,为之补习功课,以便报考中等学校。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抗击侵略教...
13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 类型: 正文
马月如是沂水九区(今沂南县岸堤镇)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一个开明士绅(时任国民党沂水县九区副区长)的马月如,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团结一致、抗日救国”的号召,毅然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被九区人民选为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区长。
14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 类型: 正文
沈鸿烈,别号成章,湖北省天门县人,邑庠生。张之洞督湖北时,被保送去日本学习海军。毕业回国后在奉军张作霖部任职,后被提升为江防司令部参谋长、海军司令。1930年由张学良保荐继胡若愚任青岛特别市市长。
15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 类型: 正文
1941年冬至1943年夏,日寇对我鲁中南地区发动了多次大“扫荡”,其中出动2万人到10万人的有3次。笔者亲身参与了这3次抗日战役。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