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广昌县” 相关
共 3250 条 117 / 217
1741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苏区时,1931年成立广昌县总工会,工会文教部负责工人的文化活动,成立工人俱乐部,组织工人业余文艺队。赤水、头陂、驿前、甘竹等区工会也成立俱乐部。 建国后,1951年5月成立新的工人俱乐部。“文化大革命”中工人俱乐部活动瘫痪,1979年恢复...
1742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苏区时期,主要是通过俱乐部、业余剧团、宣传队等群众文化组织开展活动。在召开各种大会期间或节日庆祝、欢送新战士入伍时演出文艺节目;圩日进行街头宣传,每月出五六次黑板报、快报。抗日战争时期的1943年,县政府在县城中山台举行龙灯会演,8个队参加...
1743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1932年春,全县工人、农民等开展诗歌创作活动,创作歌颂共产党、歌颂红军、歌颂苏维埃的诗歌200多首。1958年“大跃进”时,在全县范围内收集山歌,组织全民写诗歌活动。在墙头、茶亭等处画上壁画,配以“诗歌”,宣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
1744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演唱话文者为盲艺人,仅以一面鼓和一幅竹板伴奏,以说唱为主,夹道白。1949年全县有艺人86人,较有名气的艺人有城关云庄老李吴家岭吴迷子、何普香师徒,头陂普乡伎、湖北佬,甘竹姚修圣等。新中国成立后,县文化馆帮助艺人整理旧本头,指导他们说唱新话...
1745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旴江镇志》(油印稿)称,广昌话文在唐宋时即有,流行于全县各地。演唱话文者为盲艺人,仅以一面鼓和一幅竹板伴奏,以说唱为主,夹道白。1949年全县有艺人86人,较有名气的艺人有城关云庄老李吴家岭吴迷子、何普香师徒,头陂普乡伎、湖北佬,甘竹姚...
1746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广昌民间歌谣以山歌为主。山歌偏于情歌,其次为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儿歌。曲调以三音、四音、五音为主,节奏明快、感情奔放。叙事民歌则有小调,一般要配乐演唱,有的明快清新,如《采桑》、《绣鞋》等;有的柔婉清凄,如《哭丧调》、《哭嫁歌》等。对唱...
1747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广昌民间舞蹈多姿多彩,且历史悠久,据旧志记载,早在“唐咸亨元年上元,灯舞若市,村民皆舞之”。遍及全县的灯舞,有几十种,大型的有龙灯、桥灯、梢仔灯,小型的有茶篮灯、三福船、伞灯、马灯、狮灯。在甘竹一带有最古老的“三星舞”。此外,还有“滚团牌”...
1748
龙灯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龙灯属灯舞,全县皆分布。有秆龙、旱龙、矮龙、麻布龙和百节龙(一般为5~7节)。百节龙由96个竹圈加上龙头龙尾各2个,共100个竹圈扎成。龙灯舞的主要动作有“蚯蚓钻沙”、“闯四门”和“翻江”,伴奏音乐为打击乐和唢呐,大多在春节表演。
1749
桥灯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桥灯亦属灯舞,主要分布在塘坊、大株、杨溪、尖峰、长桥一带。此灯百节相连而成,每节在一块长约6尺、宽约6寸的木板上装3个精制的形似花篮的小竹灯笼。也有龙头龙尾。舞桥灯,少则一二百人,多则上千人,灯舞队伍延绵数里,甚是壮观。舞蹈造型有“龙盘珠”...
1750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梢仔灯流传于驿前地区。群众在“梢仔灯会”上所舞。因在一小竹竿上串上三五盏各式彩灯而得名。舞灯者达三五百人。彩灯种类多达100余种,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其中穿插各色灯舞及36个民乐队,由二十四“花神灯”压阵。每逢农历二月十三日起灯,连跳3夜。...
1751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灯舞的一种,流传于全县,在正月演出,场地不限。由三部分组成:花篮灯、船灯、蚌灯。未婚女子手持花篮灯首先上场,载歌载舞,多唱小调,如《四季歌》、《采桑曲》和《送郎当红军》等。船灯在表演完花篮灯后上场。船内为俊俏女子,船外艄婆由男子扮演,边舞边...
1752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滚团牌流传于驿前里田西。包括劈四门、踏水马、斩马脚等动作,矫健壮美,有武术成分,表现古代出征将士保家卫国、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1753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三星是指魁星、财神、加官。广昌民间还将和合舞并入三星舞中。三星舞为百具舞,源于古代傩舞,明代与吁河高腔相溶合,成为广昌民间戏曲《赐福》中的一出。三星舞在全县城乡和南丰县的白舍、波罗、中和等地都受欢迎。
1754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魁星舞局限在春节期间演出。广昌魁星装扮与其他地方不同:上身赤膊,仅披一布质云肩,着彩裤,系三角裙,面具由三节组成,红、黄、蓝、绿、黑、白、银七色皆全,眼睑及嘴巴可活动,异于傩舞及其他的面具舞。基本动作为“蹲桩步”,刚柔适宜,轻盈飘逸。伴奏的...
1755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单人表演,只限于舞台演出。主要动作有“下马”、“托握掌”、“交叉手”、“翻腕背鞭”等,伴奏锣鼓曲牌为《火爆》和《长锣鼓》,热情奔放。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