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大岗镇” 相关
共 373 条 10 / 25
136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大岗农民过去养猪是为积肥,同时解决自食肉的问题。农民养猪曾流传一句俗话:“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意思是养猪积造肥料肥田。
137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大岗地区家禽饲养主要有鸡、鸭、鹅三种。
138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大岗镇牛的传染病有炭疽、气肿疽、牛瘟等;猪的传染病有猪瘟、猪丹毒肺疫等,家禽的传染病有:鸡瘟、鸭瘟、鸡痘、禽出败等。疫病每年均有发生,流行面广,死亡亦很严重。疫病流行季节大都在春夏之交,农村有句谚语叫:“葫了上了棚,瘟猪肉吃不赢”。也有在秋...
139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大岗镇地处抚河中游,河道沟渠纵横交错,湖库池塘星罗密布,水面辽阔,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各种淡水鱼类和水产品养殖,渔业生产历来较发达,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尤其是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流器各优化农民逐渐改变...
140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大岗镇境内河流有抚河。抚河一般夏涨冬落,4月份开始起涨,6月份进入高峰,7月份开始下降,每年有9个月左右为捕捞季节。
141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大岗镇渔业生产历史悠久,从天然鱼类捕捞到人工养殖,从盲目捕捞到计划保护,从渔业生产到其他水产生产。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实践中,创造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
142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1990年之前,因多数水面为人放天养或稀养,故鱼病较小。市场也无鱼药专卖店。防病治病多采用中草药,清塘消毒常用石灰、鱼藤精等。随着养殖技术和养殖密度的提高,鱼病的发生逐渐增加,鱼病提前至每年的3月发生,延长到当年的10月或11月;除常见病、...
143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大岗镇地处中亚热带气候,雨量流沛,年平均降雨量1681毫米左右,每届汛期,沿河圩堤外受洪水威胁,内受积水危害,加之抗旱能力较差,自古以来,旱涝交替,十年九灾。历代统治阶级虽搞过一些水利建设,但工程小,效益低,广大农民为了生存,也自发地修了一...
144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大岗镇地处中亚热带气候,雨量流沛,年平均降雨量1681毫米左右,每届汛期,沿河圩堤外受洪水威胁,内受积水危害,加之抗旱能力较差,自古以来,旱涝交替,十年九灾。历代统治阶级虽搞过一些水利建设,但工程小,效益低,广大农民为了生存,也自发地修了一...
145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过去本乡农民提水工具使用最广泛的是水车。手搅水车每天可提水灌田5亩以上,脚踏水车每天可提水灌田8亩以上。牛拉水车较大,每天可提水灌田15—20亩。水车在本乡田野几乎处处可见,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工具之一,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若要谷,车上哭,...
146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大岗镇蓄水工程主要是水塘、水井、低洼的沟渠及中、小型水库。解放前的一些水塘质量都很差,没有溢洪道,多是属于临时性的蓄水池坝。新中国成立后,在广大农民在原有基础上扩建山塘水库,挖沟筑渠,改善灌溉条件。
147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抚河贯流本乡境内,防洪为本乡历届政府之要务。民国24年(1935年)12月27日根据第七行政局“全面整治沿河堤圩,重点兴建抗旱工程”的命令,从民国25年开始培修圩堤。
148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电力事业在以前几乎是一片空白,解放后国家发展电力事业,各村均有高压电线路。
149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大岗农村家庭手工业开始发展,有的完全脱离农业,开办作坊,并开始产生私营小型工业,用机器代替手工操作,主要行业有粮油加工,铁器、木器、篾器、鞭炮、缝纫、理发、制粉、制面、做豆腐、酿酒、制砖瓦、农具修造、黄烟、建筑建材等。
150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大岗街在民国初年形成集圩。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圩场一般都是“三日圩”。大岗按农历“二五八”当圩。原街道被日寇烧毁,抗战胜利后重新建新街。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