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大寺镇” 相关
共 1328 条 18 / 89
256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大寺镇燃料从农作物秸杆、杂草转变为液化气,煤球使用逐渐减少。80年代中期,多数村建立了液化气站,液化气成为主要燃料。
257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1986-1995年间,周庄子村民和境内共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00台,采光面积300平方米。
258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大寺镇交通设施邮电通信情况的具体介绍。
259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大寺镇交通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公路、铁路、水运、桥梁、古河、古道等。
260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西郊区的公路建设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包括市级公路、区级公路和村镇公路。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人力车、畜力车逐渐被机动车所取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逐渐专业化,货运量和周转量也不断增加,并且已经基本...
261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港铁路是从李七庄到大港的市地方铁路,全长4公里,建于1974年10月,1976年3月通车。周芦铁路是周李庄到芦北口的市地方铁路,全长3.6公里,建于1991年5月,但现未通车。芦北口车站是李港铁路上的一个车站,主要货物为细砂、酸...
262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境内的水道历史、水运工具类型以及独特的水上运输情况。自明清至1959年,境内主要水运线是赤龙河和卫津河,1959年津港运河开通后,成为主要水运河道。水运工具主要有大小船只和冰排,丰水期用人力船,俗称对槽子,结冰期用冰排,形...
263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清朝乾隆三十六年,通往盐山大道的张道口桥、大寺前桥、大芦北口后桥进行了重修。光绪十六年,卫津河被开挖,并在大任庄村和大芦北口村分别建了一座桥。1949年,天津县人民政府在境内贾庄子、倪黄庄、张道口、芦北口修建了四座桥。从1974...
264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赤龙河在清康熙十四年已有记载,乾隆年间为泄卫南洼水势,挑挖河道,其中3条过境河流。何家圈引河、双港引河和白塘口引河在境内与赤龙河相重合或相通,后人统称赤龙河,现已为废河,但河迹尚存。卫津河是李鸿章命淮军盛营于清光绪十六年仲春挖掘的...
265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电信和邮递业务在境内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从1956年开始,电信业经历了从磁石交换机到自动交换机的转变,长途电话也从人工台转变为直拨长途话线。移动电话和传呼机、传真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而邮递业则从明代的民间自发设立信局开始,经历了官办...
266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市津南区的电话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当时开始安装电话。1958年,农村电话得到了大力发展,出现了手摇式磁石电话。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话交换机逐渐更新换代,到1991年实现了5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至1994年11月20日...
267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的邮路在明代开始发展,最初是民间设立信局,后来逐渐转向官办邮递。1912年,天津设立了通向各通商口岸的邮局。随着时间推移,投递工具从自行车改为摩托车,邮路不断发展。除了投递邮件,邮务还包括寄信、物、款等业务,客户可以将现金随信...
268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篇内容介绍了大寺乡的财政和税务情况。在财政方面,介绍了机构设置、财政收支情况,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并详细阐述了公债和国库券的发行情况。在税务方面,介绍了机构设置和税收历史和现状,重点讲述了农业税收和工商税收的征收情况,包括...
269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内容介绍了大寺乡的财政机构、财政收支、公债和国库券以及财务管理的情况。其中,机构经历了从财粮委员会到公社财务组再到财政所的演变;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上级财政下拨的专款和其他款项,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财政总。
270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1954年-1986年大寺乡财政机构沿革的情况。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