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交通邮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寺镇志》 图书
唯一号: 020620020230006723
颗粒名称: 第八篇 交通邮电
分类号: F512.7;F626
页数: 13
页码: 227-2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大寺镇交通设施邮电通信情况的具体介绍。
关键词: 大寺镇 交通 邮电

内容

第一章 交通
  第一节 公路
  一、公路建设
  1、市级公路
  津淄公路 天津至山东淄博市的跨省公路,起自天津市红桥区勤俭桥,由李七庄乡梨园头村入境,经门道口、大寺、王村、芦北口、至青泊洼桥出境入王稳庄乡界。境内里程7.7公里,路基宽14米,路面宽9米。1965年建,原为灰土路面,1966年改筑沥青路面。
  津港公路 外环线与解放南路交汇处以南到大港的市级公路,经大任庄、周庄子、贾庄子、南里八口出境入津南界,境内里程8.097公里,路基宽26米,中间隔离带宽2米,两侧上下行道各宽11米,1991年8月建成通车。
  外环线 市内干线公路,由梨园头村入境,经门道口、张道口、倪黄庄、周庄子、大任庄出境入津南界。此线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占地宽100米,其中路基宽50米,内有边沟,外设灌溉农田的外环河。1986年10月动工兴建,1987年9月底完成第一期工程,于10月1日通车。在路基宽50米内有6米宽的中央分隔带,两侧上下行道各宽11米。后经1988年、1989年的路面拓宽和路基整修,1990年进行路面二期罩面工程,现今上下行车道各宽18米,境内里程7.4公里。
  2、区级公路
  梨双路 梨元头至津南区双港镇,由梨园头入镜,经门道口、张道口、倪黄庄、周庄子、大任庄、北里八口出境入津南界。境内里程7.766公里,路基宽14米,路面宽9米,此线在原有梨白大车道(梨园头至白塘口)的基础上改建。1956年加宽路面至10米,加高1米,动用土方11.3万立方米,并表面处置炉灰。1975年再次增高拓宽路面并以碎石表面处置。1984年,裁弯取直拓宽路面,并用沥青渣油表处路面,1985年10月通车。
  芦北路 全线均在境内,由芦北口经王庄子、石庄子、李庄子、南里八口至北里八口与梨双路交合,全长6.493公里,路基宽9米,路面宽6米。此线在原乡间小路基础上兴建,1957年加宽路面至10米,加高1米,动用土方4.2万立方米。1970年6月再次修筑,1987年拓宽路基,并以沥青渣油表处路面,遂称芦北路。
  3、村镇公路
  镇级公路 ①津淄线至大寺村公路:1981年10月筑成,是境内第一条村镇公路,共投资11万元,动用土方3500立方米,全长1公里,路宽7米,沥青渣油表处路面。②倪黄庄至大寺村公路:1985年10月筑成,全长1.2公里,路宽5米,动用土方8000立方米,投资20.2万元。沥青渣油表处路面。③津淄线经泉集里至大寺村公路:1994年6月建成,全长1.15公里,路基宽8米,路面宽6米,沥青渣油表处路面。
  村级公路1985年始,周庄子率先修筑村级公路,并在境内得到迅速发展,是年,建成公路8条,总长12.02公里,路面宽4~7米,沥青渣油表处路面。至1988年全长达25.09公里,铺设面积13.2万平方米,其中混凝土路4条。
  1995年,境内共有村级公路14条,全长28公里,铺设面积17.6万平方米。其中混凝土路9条,铺设面积6.2万平方米。
  二、交通运输工具
  1、人力车
  民国时期主要有独轮车、自行车沿用至今。解放以后,至50年代初期始见脚踏三轮车。60年代始,使用小拉车。自行车迅速普及。1978年有自行车8000辆,至1995年达28000辆。
  2、畜力车
  民国时期主要有木轴木轮大车,其载重量不足1吨,随后木轴改为铁轴,载重量增至1.5吨。1956年始见胶轮马车,至60年代得到普及,载重量为2~3吨,沿用至今,但已不多见。
  3、机动车
  1970年4月,大任庄、南里八口、张道口、倪黄庄、北里八口、青凝侯各购1台手扶拖拉机,用于农业生产及运输。1975年始见130型汽车,以后机动车迅速增长,至1995年,全镇各种机动车已达1313辆,其中汽车712辆。
  三、公路运输
  1、货运
  解放初期,车辆、牲畜多数用于农田或拉脚,从事专业运输的寥寥无几。
  1955年,西郊区成立运输大车委员会,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是年境内有30余辆大车加入该组织。农业合作化运动以来,各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田水利建设上,运输大车回归农业,只有在农闲时,由区有关部门分配运输车辆指标。
  1978年以来,以机动车为主的现代运输工具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1988年以后,汽车占据主导地位,加速了城乡物资交流,已不限于市区范围,南下广州,北上黑龙江,东至港口,西达山西,逐步发展到全国各地。至1992年,货运量为10535.6千吨,周转量19066.6千吨/公里,其中汽车运量和周转量分别占99.3%和99.1%,基本结束了有史以来靠人力、畜力运输的落后局面。1995年,货运量510.8千吨,周转量6982.4千吨/公里,机动车运量占100%。
  2、客运
  短途客运 1970年,161路客运线开通,由市区南营门沿津淄公路南下经大寺、芦北口站出境至大港火车站,是境内第一条过境客运线。随后,170路、178路客运线先后贯境。1990年7月,大任庄村率先开通96路客运专线。翌年,北里八口、青凝侯、李庄子村专线通车。1992年始,186路客运线过境,是年,过境客运线达7条,日通车59班次。1993年以来,个体客运发展迅速,有沿津淄公路运营的小客车,亦有穿梭于境内公路的出租汽车,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客运网络。
  长途客运 1995年,由市区发车沿津淄公路过境的长途客运,有天津至广饶、天津至盐山、天津至惠民、天津至无棣、天津至荣城、天津至济南、天津至邹平等线。
  四、公路养护
  1、市级公路养护
  1938年成立伪天津工程局,负责津盐公路养护,并规定沿路村为“爱护村”,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两日整修一次公路。
  解放初期,沥涝频繁,侧重雨后抢修和春秋两季补修,日养护差。
  1951年上半年,沿津盐公路各距2.5公里的村庄为“业路村”,村内成立修路大队,下设护路道班,每班10~15A不等。
  1963年3月,成立第三公路管理所,由李七庄道班负责津盐公路(津淄公路)养护,公路养护从此走向科学化。
  津港公路由周庄子道班代养护;外环线由市外环线道班养护。
  2、区级公路养护
  1956年始,建立西郊区养护队,负责境内区级公路养护。
  1964年,实行公路保养建勤制度,成年男女社员和生产队的役畜,全年出勤日分别为5天、3天和2天。1965年底,西郊区建立民工建勤养护道班,由南里八口道班(后变更为周庄子道班)负责梨双路、芦北路的养护,平均每人养护0.8公里至1.2公里,至今。
  3、村鎮公路养护
  1986年3月,乡政府成立乡村公路领导小组,下设养护队,暂为6人,各村相应成立了村公路管理养护小组。
  村镇公路以自建、自养、自管为原则,各负其责,各包其段。道路日常养护,实施“养早、养小、养好”,勤检査、勤上路、勤维修以及雨中巡视,雨后抢修的措施,保证了村镇公路完好畅通。
  五、运输管理
  1984年8月,成立运输管理站,负责境内机动车、畜力车运输证的发放与管理,代缴交通运输管理费和综合税金,代办托运,代收养路费以及营调、运输结算业务。1995年,有工作人员5名,站长于德成。
  截至1995年,共发放公路交通运输证408本,其中大货车74本,小货车334本。
  第二节 铁路
  一、线路
  1、李港铁路
  李七庄至大港的市地方铁路。由李七庄乡入境,途经芦北口站出境入王稳庄乡界。境内里程4公里,1974年10月破土动工,1976年3月通车。
  2、周芦铁路
  周李庄至芦北口的市地方铁路,由南河镇入境至芦北口站。1991年5月竣工,境内里程3.6公里,现未通车。
  二、车站
  芦北口车站与李港铁路同期建成,站内一股货运线,二股正线,四股倒发线。货场主要货物为细砂、酸石、美粉等,月吞吐量2.4万吨,日均通车15对。
  1983年9月20日,增设客运,同时,建成候车厅,日开旅客列车2对,1993年7月改为日通旅客列车1对。
  第三节 水运
  一、水道
  明清至1959年,主要水运线为赤龙河、卫津河。1959年津港运河开通,时赤龙河、卫津河水势渐弱,津港河成为主要水运河道。
  二、水运工具
  境内主要水运工具是大小船只和冰排。丰水期,用人力船,俗称对槽子(形如一般渔船,从中间分为两半,使船时两部分对接),载重量为10~20吨。结冰期,用冰排,其构造原理如同滑冰鞋,需用人力撑行。
  三、运输
  境内地势低洼,河道密布,上游水大量入境,加之道路简陋,易受水害,陆路运输困难,因此,水路运输居于主导地位。丰水期,每天均有数只槽船载着客人及货物,从境内各村出发,往返于市区、集镇和乡村,一派水乡景色。结冰期,冰排穿梭于水运线上,虽然载重量小,但其行驶速度与自行车不相上下。
  第四节 桥梁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对通往盐山大道上的张道口桥、大寺前桥、大芦北口后桥进行重修。
  光绪十六年(1890),开挖卫津河,在大任庄村建跨卫津河桥1座。此桥为石柱梁结构,全长34米,宽7米,中跨5.7米。又在北里八口村跨卫津河建石柱梁结构桥1座。
  1949年,天津县人民政府在境内贾庄子、倪黄庄、张道口、芦北口修桥4座。桥面宽5~6米,载重量为5~10吨。1963年又新建木桥4座。1974年始,桥梁结构向永久性发展,是年,在芦北口、王庄子跨赤龙河建2座钢筋混凝土桥,至1995年,境内有永久性大小桥梁43座;涵
  398道,其中公路桥5座。
  第五节 古河、故道
  —、古河
  1、赤龙河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对赤龙河已有记载,时称出龙河。乾隆年间为泄卫南洼水势,挑挖河道,其中有3条过境。
  何家圏引河亦名青宁河,其南与秋漠港、大波洼相连,西与波水洼(今称跑水洼)相通,从青凝侯逶迤东流,经芦北口、大寺、倪黄庄、张道口、门道口与凌家口引河汇合。又在大寺村分支
  向东北流至上何圈,由西岸入海河,其中大任庄至何家圈段长约7.7公里,清乾隆十年、二十九年、三十六年3次挑挖。
  双港引河 由青宁河在倪黄庄分支向东流经周庄子、大任庄至双港,由西岸入海河,其中大任庄至双港段长约7.1公里,清乾隆二十九年、三十六年2次挑挖。
  白塘口引河 南与黄花泊、大波洼、秋漠港相连,西与波水洼相接,北通青宁河,由芦北口东流,经王庄子、石庄子、李庄子、南里八口、北里八口至白塘口,由西岸入海河,清乾隆五年、十年、二十九年、三十六年4次挑挖。
  上述3条引河,在境内与赤龙河相重合或相通,后人统称赤龙河,现已为废河,但河迹尚存。
  2、卫津河
  清光绪十六年(1890)仲春,李鸿章令卫军门统领淮军盛营,沿白塘口引河旧迹开挖,由市区八里台至白塘口,以泄卫南洼之水,挖正河计25公里,并在白塘口、双港、北里八口、巨葛庄通支河八道,长40公里,其中境内正河长5公里,工程告竣后,李鸿章命名卫津河。
  二、故道
  1、津盐公路(即津淄公路)
  清朝前期,已有天津至盐山大道,亦称天津济南大道,由天津城一直往南入境,经门道口、张道口、大寺、大芦北口出境入津南大韩庄,直至盐山,但此路多为蹊径小路,地处荒野,河汊较多,故正线不固定,至清光绪年间,列为州县大道。
  1935年,国民党将领宋哲元主持修建津盐公路,在原线的基础上,弯取直,填高路基0.5~1米,拓宽路面7~8米培修而成,从此津盐公路正线比较畅通。
  2、峰山庙大道
  清光绪十年(1884),已有天津城南至峰山庙的大车道,由黑牛城入境过张道口、大寺至峰山庙(王村)。今在张道口村东侧尚有遗迹。
  第二章
  邮电
  第一节 电信
  一、电话
  1、市内电话
  1956年,境内始装电话。1958年大办农村电话,是年境内有10个村安装了手摇式磁石电话。1965年始,政府机关装有1台磁石50门交换机,中继线2条,话机17部。1976年,磁石交换机改为供电100门交换机。1978年话机发展到60余部,杆路30公里,其中国营10公里,线条50对公里。时,境内已有10个村10部话机与市话并网,全境中继线达12条。1985年,供电改为纵横90门自动交换机,实现了境内电话自动化。1987年,芦北口、北里八口村率先安装村内交换机。1991年,乡交换台改为5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至1994年11月,境内已有交换机17台,1950门,中继线97条,话机1840部,杆路64.9公里,电缆48.9公里,线条1640对公里,是年11月20日,市内电话局大寺分局开通,交换机基本取消。1995年有话机2500部,其中市话2200部,话机占有量为8.2部/百人。
  2、长途电话
  1976年始,公社机关总机开通2条人工台长途话线,1991年增至4条直拨长途话线,1994年11月20日始,市话机均能直拨国内各省市及国际、港、澳地区。
  3、移动电话
  俗称“大哥大”,1990年始,境内有用户使用移动电话,至1995年用户已发展到160户。
  二、传呼机、传真机
  1990年始,有用户配戴传呼机,并得到迅速发展,至1995年,境内拥有传呼机800余个。
  1989年5月,乡政府购图文传真机1台,至1995年,境内拥有图文传真机50台。
  第二节 邮递
  一、邮路
  明代,民间自发设立信局,主要靠过往商客捎带,传达函信,虽然递送时间颇长,但很讲信用。清光绪三年(1877)始,推行官办邮递,民间信局日渐衰退。光绪十六年(1890)始,设邮局通向各通商口岸。1912年,开通了津城八分局至土城支局、灰堆支局、双港支局,逐日旱路步班,缩短了境内居民收发信件的时间。
  1949年5月,乡邮改归地方领导,各村建收发站。由民园局邮递,起初为每周1班,随后改为每周2班。1954年始,设李七庄支局。1956年2月,设乡邮递员,直接把邮寄品投递到村,为逐日班,邮递员始用自行车投递,后改用摩托车至今。
  1992年至1995年,天津日报社印制的各种报刊、杂志自办发行,每天用汽车送至镇政府,再由邮递员投递到境内各用户。
  二、邮务
  1、邮寄信、物、款
  一般平信由客户把信件放到寄信点即可。现金起初可随信邮寄,后与寄物、电报一样到邮局办理。
  2、来信、物、款
  信件(含小量的印刷品)、汇款、物件单据均由邮递员投送到境内各村,由客户持款、物单据到邮局办理手续取回款物。
  3、订阅报刊杂志
  1949年至今,由村、厂等单位有关人员代为办理订阅手续。

知识出处

大寺镇志

《大寺镇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文介绍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的情况,包含了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建置、户籍人口、农业、养殖业、林业、工业、商业等篇章信息,以及各篇章所包含的内容概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大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