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城厢区” 相关
共 1191 条 23 / 80
331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城厢区是莆田县内第一个建立中共党团混合支部的地方,有许多革命基点村。在民主革命时期,许多英雄人物英勇牺牲。1955年,城郊筱塘村龙脊山上建立烈士陵园,1994年旧城改造时扩建并重建入口处碑坊。
332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城厢区安置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离复退军人安置、移民安置、知青安置等。
333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1950年起,莆田县人民政府成立安置办公室负责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安置工作。1958年实行义务兵退伍制度,采取“从那里来,回那里去”的安置办法。1977年起,城镇志愿兵二、三等残废军人和立二等功以上者由政府安排工作。1984~19...
334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城厢区1958年,根据公安部门规定,城关少数迁移对象移居到莆田县大洋公社。同年6月,常太公社库区移民安置在城厢公社的坑坪、筱塘、北磨等大队共103户、557人,之后无移民安置。
335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1964年,城厢镇动员156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之后每年都有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插队劳动,总数有一千多人,分别安置在邵武、连城、建瓯和莆田县的山区公社。1978年后,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安置上山下乡知青,部分知青留在农村。至1983年...
336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城厢区救济扶贫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灾害救济、社会救济、扶贫等。
337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城厢区境内自古就有储粮赈灾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积极开展防灾、抗灾、救灾活动,对受灾户、受灾地区给予大力支持,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和恢复生产。遇到自然灾害时,政府会发放救济款、救济粮等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
338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莆田县人民政府开展五保户救济试点,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五保户供养由社、队和人民政府共同承担。同时,对老区困难户、军烈属发放救济粮、款、棉衣,对退职职工给予定期生活补助费。至1994年,全区共有五保户53户、69人,退职职工每...
339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明洪武初年,莆田设四仓,赈济贫民。清康熙三十年,春荒,兴化府发府仓平粜。民国28年,县政府成立赈济会,以工代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方关心、救助贫困户。1984年城厢区成立后,区政府十分关心贫民生活,救济贫民,并扶持贫...
340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城厢区社会福利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收养、残疾人福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
341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明洪武十八年,县府修建养济院收养孤老、残疾人。弘治六年,养济院迁建于肃清门外安福村,每年为收容人员提供生活物资和衣物。民国时期,县政府创办莆田县救济院收容本地流浪汉、乞丐、孤老残疾人。1966年,莆田县养老院迁址黄石桂花岭与县精神...
342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1994年,城厢区政府在城郊乡拱辰村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村共投保900人,投保金18万元。之后,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推行。截至年末,全区投保2000多人,投保金额达60多万元。
343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了城厢区民政事务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基层政权自治组织建设、社团管理、婚姻登记、地名管理、少数民族工作、殡葬改革等。
344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1949年至1994年间城厢区基层政权的变迁。在这期间,城厢区经历了保甲建制、民主建政、区公所、人民政府、公社、革命委员会、人民公社管委会、乡镇建制等多个阶段的组织形式的变化。最终在1994年底,城厢区设有2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乡人...
345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1990年,城厢区民政部门对社会团体组织进行调查摸底。1991年,成立清理整顿社团工作领导小组,对36个社团分期分批进行清理整顿,最终批准登记了28个社会团体组织。这些团体涉及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