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乐安县” 相关
共 1419 条 7 / 95
91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历来以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但先后有畲族等少数民族迁入定居。据全国第一、第二及第三次人口普查和1985年的补充调查资料,本县共有畲族、回族、壮族、满族,苗族、蒙古族、土家族、布依族、高山族、侗族等10个少数民族,共计212户,1023人,...
92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历来以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但先后有畲族等少数民族迁入定居。据全国第一、第二及第三次人口普查和1985年的补充调查资料,本县共有畲族、回族、壮族、满族,苗族、蒙古族、土家族、布依族、高山族、侗族等10个少数民族,共计212户,1023人,...
93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1985年本县各乡(镇)姓氏调查资料,全县共有218种姓氏.
94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本县20岁以上的人口为129938人,男68425人,女61513人。其中未婚的10191人,男7762人,女2429人。有配偶的106726人,男55735人,女50991人;丧偶的11657人,男3681...
95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于1964年成立了县计划生育办公室,附设在县卫生局,只设1人负责日常工作,1965年与县妇幼保健站合并。1968年机构瘫痪,工作停顿。1975年正式建立县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1980年机构扩大,始另设办公地点。一般要求男子2...
96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本县与各地一样,人们的生育是无计划的。建国后,于1964年成立了县计划生育办公室,附设在县卫生局,只设1人负责日常工作,1965年与县妇幼保健站合并。1968年机构瘫痪,工作停顿。1975年正式建立县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19...
97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计划生育办公室成立后,为了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开展晚婚优生。一般要求男子25周岁,女子23周岁结婚。1973年贯彻计划生育“晚、稀、少”的原则,1974年进一步号召青年实行晚婚,并规定男女双方实行晚婚者各增加婚假15天;对于晚育者可增加产假...
98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6年国务院下达了要控制人口出生率的指示后,本县积极开展了节制生育的宣传工作。1980年10月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大力提倡奖励终身只生一胎的夫妇的《公开信》和198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了11号文件后,本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99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因受多次地壳运动影响,乐安的地层裂隙发育复杂,形成北东、北北东、北西和南北向构造。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三迭系、泥盆系、震旦系、石灰系等。分布于北部的芙蓉山、石洞、白云、航桥乡边缘,中部的县城附近及南部的罗陂、招携、坪溪、...
100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因受多次地壳运动影响,乐安的地层裂隙发育复杂,形成北东、北北东、北西和南北向构造。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三迭系、泥盆系、震旦系、石灰系等。分布于北部的芙蓉山、石洞、白云、航桥乡边缘,中部的县城附近及南部的罗陂、招携、坪溪、...
101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狭不规则形状。境内群山环抱,丘陵起伏,大小山岭星罗棋布。整个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成坐南朝北斜坡,垂直高差变幅较大。局部地势南北有差异,南部为山区,占全县土地总面积62.6%,地势由东南向西倾斜,山地海拔高度...
102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鉴定,本县成土母质有花岗岩类、石英岩类、泥质岩类、红砂岩类、河积物和紫色泥页岩等六种岩类风化形成。主要土壤类型有水稻土、潮土、红壤、黄壤、紫色土等五个土类。
103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鉴定,本县成土母质有花岗岩类、石英岩类、泥质岩类、红砂岩类、河积物和紫色泥页岩等六种岩类风化形成。主要土壤类型有水稻土、潮土、红壤、黄壤、紫色土等五个土类。水稻土可分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 (称陷田)、侧...
104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的土壤分布详见图表:乐安县岩性图;乐安县地貌图;乐安县土壤分类与分布面积表等.
105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乐安县的山脉属雩山余脉,由宁都的边塘和永丰的沙溪等地的山岭延伸而入。分东西两大支走向,东支沿宁都、宜黄边界北上,其分支绵延于县境东、东南、东北各部;西支沿西部边境北上,其分支向东绵延于县境西、西北、西南各部。北支伸入宜黄的下堡以北又折向西伸...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