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地质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348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地质地貌
分类号: P562.564
页数: 9
摘要: 因受多次地壳运动影响,乐安的地层裂隙发育复杂,形成北东、北北东、北西和南北向构造。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三迭系、泥盆系、震旦系、石灰系等。分布于北部的芙蓉山、石洞、白云、航桥乡边缘,中部的县城附近及南部的罗陂、招携、坪溪、金竹等地。其次为变质岩,出露面积588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24.4%,分布于鹏州、潭港、增田的寨头、谷岗、万崇边缘。再次为紫红色砂砾岩,出露面积315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3.1%,分布于北部丘陵地区和潭港一带。尚有少量混合岩,出露面积116平方公里,仅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8%,分布于南村、金竹和谷岗等乡边缘。其他岩类分布零散,出露面积也少,具体分布情况见岩性图。
关键词: 乐安县 地方史志 地质

内容

第一节地质因受多次地壳运动影响,乐安的地层裂隙发育复杂,形成北东、北北东、北西和南北向构造。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三迭系、泥盆系、震旦系、石灰系等。岩性分布以花岗岩最广,出露面积达1085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5%。分布于北部的芙蓉山、石洞、白云、航桥乡边缘,中部的县城附近及南部的罗陂、招携、坪溪、金竹等地。其次为变质岩(千枚岩、云母片岩、板岩),出露面积588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24.4%,分布于鹏州、潭港、增田的寨头、谷岗、万崇边缘。再次为紫红色砂砾岩,出露面积315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3.1%,分布于北部丘陵地区和潭港一带。尚有少量混合岩,出露面积116平方公里,仅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8%,分布于南村、金竹和谷岗等乡边缘。其他岩类分布零散,出露面积也少,具体分布情况见岩性图。
  第二节地貌本县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狭不规则形状。境内群山环抱,丘陵起伏,大小山岭星罗棋布。整个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成坐南朝北斜坡,垂直高差变幅较大。局部地势南北有差异,南部为山区,占全县土地总面积62.6%,地势由东南向西倾斜,山地海拔高度500—1370.5米,相对高度100—500米,坡度约30—70度(个别坡度大于70度)。丘陵海拔高度200—500米,相对高度50—300米,坡度在20—50度之间。北部为丘陵地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7.8%,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山地海拔高度250—800米(主峰芙蓉山1070米),丘陵地区海拔高80—250米,相对高度20—100米,坡度平稳约在15—30米之间。本县地貌根据海拔高度分为中低山区、高中丘陵、中低丘陵和溪谷平原四种类型,具体地貌如后图所示。
  第三节土壤一、土壤类型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鉴定,本县成土母质有花岗岩类、石英岩类、泥质岩类、红砂岩类、河积物和紫色泥页岩等六种岩类风化形成。主要土壤类型有水稻土、潮土、红壤、黄壤、紫色土等五个土类。
  水稻土可分淹育型水稻土(称浅脚田)、潴育型水稻土(称双季稻田)、潜育型水稻土 (称陷田)、侧渗型水稻土(称漏水田)四个亚类,十八个土属,四十五个土种。
  潮土只分一个亚类,二个土属,四个土种。
  红壤分红壤、红壤性土、黄红壤三个亚类,含十个土属,二十九个土种。
  黄壤心土层为黄色,质地为中壤,呈强酸反应。
  紫色土,质地多为中壤或重壤。
  二、土壤分布本县的土壤分类与分布详见表1—14。
  乐安县岩性图乐安县地貌图表1—14 乐安县土壤分类与分布面积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