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35035 条 106 / 2336
1576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社会变动包括机械变动和自由流动。
1577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东营市人口构成和人口总数和各民族人口统计。
1578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60年代前,当地居民绝大多数是汉族,仅有少数回、满、蒙古族人。自胜利油田开发建设以来,随着各地人口大批迁入,少数民族有所增加。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胜利油田。
1579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辖区内人口性别通常是男性多于女性。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男子参军、参战、支前者居多,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1580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境内人口平均寿命为35岁左右。建国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制度的改善,人口控制工作的加强,人民体质增强,人均寿命延长。
1581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90%以上。建区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左右;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30%左右。
1582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胜利油田开发前,当地以农业为主,从事其它行业者甚少。随着胜利油田开发建设的加快和东营市、区的建立,境内二、三产业迅速崛起,行业门类日趋增多。
1583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60年代前,境内居民姓氏并不繁多。自60年代初油田开发建设以来,随着人口的大量迁入,姓氏不断增多。至1997年,境内的姓氏已达512姓,内有皇甫、欧阳、诸葛、公冶复姓4个。
1584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后家庭规模、婚嫁统计和人口占比。
1585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传统的封建礼教、婚姻观念长期束缚着人们的婚嫁行为。青年男女婚姻不能自主,包办婚姻、早婚现象较普遍,多为一夫一妻,只有少数富豪地主纳妾。
1586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初,境内家庭规模仍延续传统的多代同堂型。随着政治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演化,家庭规模逐步趋向小型化。建区初,户均人口3.97人。
1587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概括了辖区群众晚婚晚育和节育优生和生育率。
1588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由于受封建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辖区群众历史上就有早婚陋习,不少青年男女15~16岁即结婚生育,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1589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节育50年代后期,政府提倡节育,以群众自愿和自费为原则。60年代,节育方法由使用避孕药物和节育环转向实行男女结扎手术。70~80年代初,节育手术多由公社(乡镇)计划生育部门联合卫生院实施。70年代末,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1590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 类型: 正文
机构建区前,境内各公社均设有计划生育领导小组。1984年6月26日东营区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9月26日设立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管理80年代后期,年度人口出生计划由各级计生部门制定,严格人口计划管理,实行生育证制度,对落实的生育指标张榜公...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