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2924 条 714 / 862
10696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草柳制品柳编生产,历史悠久。1972年有6个生产点,30余名编工。1985年发展到12个乡的43个村、2400名编工,主要分布在大王古庄、城关、白古屯、豆张庄、黄花店、大碱厂、河北屯等地。1986年有草柳地4000亩,在大王古庄、豆张庄等乡...
10697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境内生产的红小豆,粒匀、皮薄、色泽淡红、光亮,含沙量达75%,食味好,易煮好烂,粗蛋白的含量达18%以上。含有人体所需的天门冬氨酸、赖氨酸等18种氨基酸,含量总和为16.5%且味甘无毒。被誉为“天津红小豆”,简称“天津红”,为传统出口产品。...
10698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83年始种出口蔬菜。是年4月建大良腌制菜厂,投资70万元,占地40亩,建筑面积4143平方米,从业110人,菜地1107.2亩。1986年河北屯、下伍旗2乡分别占地50亩,投资50万元,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建起2个腌制菜厂。3个厂同...
10699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74年始在聂庄子公社南仁庄引种50亩,成功后在聂庄子、汊沽港、王庆坨、大王古庄4乡镇集中种植,面积近万亩。1986年出口鲜笋863吨。是年,由天津食品进出口分公司、县外贸局、汊沽港乡六道口村联营,在六道口村兴建1座年产罐头3000吨的天...
10700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74年始饲养肉鸡,引进品种有“白洛克”、“罗曼”和“AA”在城关和大王古庄公社集中饲养,后发展到74个集体点和334家农户饲养。1975至1976年,先后建起城关和县外贸2个冷冻厂。1983年最高饲养量100万只,出口864.2吨,产值...
10701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79年始引种,后在大王古庄、高村、河西务、大孟庄、城关、崔黄口等公社种植。1981年全县种植面积800亩,出口108.8吨,产值20.9万元。1984年出口量130.9吨,产值27.6万元。1985年因国家控亏,种植量减少,加之部分外流...
10702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包括绒花和绢花。清康熙年间,境内小姚庄和拾棉庄开始手工制作绢花。光绪年间,民间艺人渐多,大部分在北京花市大街做花谋生。品种有插头花、帽子花、宫廷花等。 民国时期,本县10余户人家在北京开办了花作坊,扩大了经营规模,绒绢花作为精致手工艺品,已...
10703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织毯由京津两地传入,解放后发展很快,成为地毯生产重点县。地毯生产居天津同行业之首,以生产天津“风船”牌男工栽绒地毯为主。“风船”牌地毯以其庄重典雅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被许多国家誉为“世界王牌”。1965年荣获莱比锡万国博览会金奖。另外还生产...
10704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俗称“大洋”、“现大洋”,流行最多的是“光绪元宝”、“袁大头”和孙中山头像银元。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禁止银元流通,民间仍秘密使用。1949年后,境内停止流通。
10705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又称“铜子儿”、“大子儿”,光绪二十六年作为银元的辅币流通,主要有“光绪元宝”、“大清铜币”。最初每百枚可兑换银元1元,北洋时期,铜币贬值,兑换1元需数百枚。1935年后,铜币停止流通。 3.制钱 又称“大钱”,每千文为1吊。1919年后停...
10706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29年境内铜元不敷流通需要,县商会呈准县署发行铜元票,基金2千元,委托“妥实”商号向外发放。票面为长方形,采用高丽纸石印,面额有10文、20文、50文、100文4种。1936年收回,停止流通。
10707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以1:1的比价兑换银元。抗日战争后,大量发行,法币急剧贬值,1948年被金圆券所收兑崩溃。
10708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38年3月,“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1940年后,由于日伪强制,联银券独占市场。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用法币以1:5的比价收兑。
10709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即“海关金单位兑换券”。1942年4月后在县境流通,与法币的比价为1:20。1948年后停止流通。
10710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48年8月后,在境内国民党占领区流通,以1:300万的比率收兑法币。在流通后的10个月内,物价上涨了120万倍。解放后,政府以人民币作价陆续收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