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绢花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唯一号: 020534020230001173
专题名称: 绒绢花
文件路径: 0205/01/object/PDF/0205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T00411_00.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包括绒花和绢花。清康熙年间,境内小姚庄和拾棉庄开始手工制作绢花。光绪年间,民间艺人渐多,大部分在北京花市大街做花谋生。品种有插头花、帽子花、宫廷花等。 民国时期,本县10余户人家在北京开办了花作坊,扩大了经营规模,绒绢花作为精致手工艺品,已畅销京津两地。1942年制作绒绢花者达120户、230人,年产6万朵。解放初,此项手工业又成为生产救灾的重要行业之一。 1956年在拾棉庄建起境内第一个绢花厂。1966年发展到4个,1967年因故停业。70年代,根据外贸出口的需要,绢花行业开始恢复生产。1982年春,拾棉庄村出现30多个制花专业户。翌年初发展到153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6%,成为制作绢花的专业村。绢花品种由过去的几十个增加到100多个,新增的有胸花、装饰花、纱花、塑料花、婚礼花、喜字花、龙凤花、戏装花等,有的还配上金珠、银珠等各种装饰。做工精巧、畅销不衰,最高年产量达300万支。 梅厂乡绢花厂,建于1972年,占地18.6亩,建筑面积2736平方米,从业180人,制作的绒绢制品达1300多种,产品出口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33个国家和香港等地。1990年出口88.4万打,产值557.4万元。 1985年前后,在大沙河、崔黄口、大良、后巷、大黄堡等乡、镇先后建起了31个绒绢花生产点。是年,全县从业人员达3410人,年产值962.8万元。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武清县志》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现在武清辖境为主,重点突出了建国后42年的史实,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