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图书馆
碌曲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碌曲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4636条
基础文献
10条
析出资源
3057条
图表
2269条
人物
1556条
机构
843条
事件
5140条
地名
200条
专题
1175条
作品
286条
实物
100条
知识出处
全部
碌曲县志
甘南旅游指南
碌曲县志(1996-...
碌曲县志1996-2...
碌曲政协志1956-...
碌曲县志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碌曲人大志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
卓尼县志
检索条件
共 14636 条
918
/
976
13756
抢亲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抢亲汉族或农区的藏族有这种习俗。富有人家的儿媳妇,如果丈夫离世,自己没有另嫁他人的权利。须经其嫂子及亲属中相知与意中之人预谋,约定日子,乘黑夜将其放上牛车扬长而去。返家后不准新妇岀门,直至生下孩子后,才得到亲戚的认可。 在县境内车巴沟、完冒...
13757
火葬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火葬此俗流行在广大农区藏族群众中,人死后,先由家人把死者的面部用黄色缎子盖好,然后先通知给自家的亲房。再由亲房通知给本村各户。一时全村男性,主要是老年和中青年人,都赶到丧家,老人们帮助缝制一个白布袋,中青年人中选几名有经验的人给死者穿衣,衣...
13758
天葬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天葬主要流行于车巴沟完冒及其附近牧区的藏族群众之中。人死后,先要及时收殓尸体,即把死者尸体如同火葬法一样收拾好,放到门后左侧的土台上。请喇嘛念经,供全村老少吊唁。年轻人侍候喇嘛念经,老年人在尸体前面念嘛呢,如此祈祷三至七天。到出殡之日,将死...
13759
土葬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土葬农区的汉族及与汉族接近的藏族亦行此俗。人死后,或者提前请木匠特制棺材一副,柏木为佳。待漆画好后,将死者穿上几套新衣新裤,仰放于棺木中,铺盖停当,在家停尸3至7天后由阴阳或喇嘛择时送葬。送葬时,由村中人将棺木抬至墓地埋葬。此俗古今沿用。 ...
13760
洛萨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即春节,藏语“洛萨”即新年。同以农历正月为准。初一日,家家煨桑,在寺院和自家佛龛前点灯烧香,供上用酥油炸成的各种点心和自酿的青稞酒及染色的五谷粮食,以祝来年的丰收。男女老少皆着新衣,常常是长者最早起来,从外面背回一桶为儿女消灾的“吉祥水”,...
13761
毛兰木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即祈愿节祈愿大法会,从正月初三日下午开始直至正月十六日,历时13天半。节日期间,当地寺院均向群众开放,寺院喇嘛集中诵经,并举办“打掌尕儿”(铁坛城)、“载护神”等大型佛事庆典活动。这是本地藏族群众中最隆重的节日,正月十五日的禅定寺、贡巴寺等...
13762
娘乃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举行,相传这天是释迦牟尼的诞辰。家家户户斋戒不举炊火,不说话交谈,以示纪念。各大小寺院均集中全寺僧众诵经一日。并允群众身穿盛装,集中到寺院进行拜摩、烧香、转“古拉"(转嘛呢经轮)。
13763
踩青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当地亦称浪山,多在盛夏六月举行,实际上是一种野游活动。相传过去的僧侣去野外拾柴等劳动之余,留宿山野、逍闲憩息,沿袭下来就成为一次专门野游之节日。每年逢六月盛夏,正值草木茂盛,百花争艳,风和日丽的草原黄金季节,农牧区群众便依山傍水扎下帐篷开始...
13764
插箭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亦称为“拉卜则节”或“攒山神”,实际上就是祭山神会。在农历六月十七日左右举行。祭山神用木杆和箭牌。木杆长8尺,上端削尖,系上彩绸或彩带,象征箭杆。箭牌是由长2.3尺、宽3寸的薄木板制成,上绘五色云图,由男子各执其中一种,到时于山头指定地点集...
13765
四月八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四月八在农历四月初八这天,县城北仅2〜3华里的白塔寺非常热闹,婚后未生育的妇女,及多女缺儿户的夫妇,持香到白塔寺磕头跪拜,烧香还愿,祈求儿女。寺背后的白桦林中,歌手们尽情的对唱山歌,至日暮结束。
13766
草岔沟庙会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草岔沟庙会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在柳林镇草岔沟村的常爷(常遇春)庙会上唱三天大戏(秦腔)。群众称为“草岔沟庙”。届时有临潭、卓尼两县四路八方群众,扶老携幼,纷至沓来浪庙会。庙会期间,人山人海,白天黑夜有看戏的,唱“花儿”的,开茶馆...
13767
加麻沟庙会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加麻沟庙会每年农历六月初七至初九日,在洮砚乡加麻沟村的麻尼河,唱三天大戏,临近县的小商贩们,便提前赶来,支帐房,立锅灶。届时,有四周的群众着节日盛装,扶老携幼,兴致勃勃地要去看戏,三天“花儿”不绝于耳。
13768
石达滩庙会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石达滩庙会每年农历六月初十至十三日,在柏林乡石达滩村,举行庙会。唱大戏敬神,会期三天。
13769
候旗庙会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候旗庙会每年农历九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藏巴哇乡候旗村唱三天大戏。形式与石达滩会完全一样。逛神会的人,一半是为了烧香拜神看戏看热闹,而另一半则是利用集会进行物资贸易。
13770
草毡土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物产
草毡土剖面表层为草皮层,厚度10厘米,表层以下是棕灰色的腐殖质层,厚度在40厘米〜50厘米之间,第三层为浅棕色的向母质层过渡层,厚度即有3厘米。土壤质地为轻壤质,多含砾石,核粒状结构,无石灰反应或在35厘米以下有石灰反应,部分剖面有假菌丝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