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151 条 172 / 1011
2566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三)鉴于当时甘肃私办戏班无专职高级教练,即有行当亦难于齐备,故决定聘请秦腔著名演员担任师资,教授演唱艺术,以便为甘肃培养秦剧优秀人才。
2567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四)秦腔乐师、鼓师亦进行严格遴选,以保持秦腔剧种慷慨激昂、豪爽粗犷的独有特色。
2568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五)鉴于当时甘肃秦剧界的武打墨守传统表演,与京剧武打的惊险美观相差甚远,认为应铲平京、秦之间鸿沟,共性自当交流,个性更应发挥。故决定聘请京剧武生演员担任武功教练,专给学生教“武把子”。
2569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六)决定将京剧与其他地方剧种的优秀剧本,移植到秦腔中演唱。
2570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剧社在魏绍武、水梓的主持下,“牌子”一经挂出,便有大批饥寒交迫的青少年报考这个能吃饱饭的戏班。经遴选,第一期录取共三十余人。这时的秦腔教练是麻子红(名须生)、紫娃 (名青衣)、李生财(鼓师)、甘治民(名武旦)、张朝建(名小生);京剧武功教练...
2571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1.名须生麻子红(郗德育)首演范紫东创作的《哭秦庭》 (《伐郢都》的一折)于兰州,颇为轰动。 2.由宋竹猗移植京剧《哭祖庙》(汪笑侬作),首由麻子红主演,并传授黄致中等学员。因为麻精湛的表演艺术,大为观众喝彩叫好,此后即成为甘肃秦腔界流行的...
2572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黄致中,须生,唱、做均有革新。擅演《哭秦庭》(申包胥)、《烙碗计》(刘自明)、《盘门》(田单),以上三折独得麻子红传授,有麻派的味道。还有《哭祖庙》(刘谌〉、《苏武牧羊》(苏武)、《闯宫抱柱》(梅伯)、《葫芦峪》(孔明)等。
2573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梁培华,文武旦,做派潇洒,工夫很深,大刀耍得尤为出色,具有惊险美观的艺术魅力。擅演《破洪州》(穆桂英)、 《走雪》(曹玉莲)、《卖洒》(李凤姐)等。
2574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郜守中,文武丑兼唱花脸,嗓音宽宏,技艺精湛,戏路广,造诣深。擅演《考文章》、《打草鞋》、《玉虎坠》、《火焰驹》等。有的角色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有的角色威武凝炼,声情并茂。
2575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彭安民,小生,唱腔激越刚劲,耍翎、舞剑、眼神,无不在行。擅演《伐子都》(子都)、《黄鹤楼》(周瑜)等。
2576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王治中,须生,唱、做均有特色。擅演《放饭》、《拆书》 等。
2577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二八年冬,魏绍武调宁夏,临行时将“觉民学社”交宋竹猗具体负责。后宋调职外省,便将剧社交给甘肃教育厅接管。 当时教育厅长郑道儒,他为了便于领导与管理,将该社改为“秦剧训练班”,作为教育厅的一个所属单位。郑道儒为加强剧社, 翌年便从甘肃省孤...
2578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二八年冬,魏绍武调宁夏,临行时将“觉民学社”交宋竹猗具体负责。后宋调职外省,便将剧社交给甘肃教育厅接管。 当时教育厅长郑道儒,他为了便于领导与管理,将该社改为“秦剧训练班”,作为教育厅的一个所属单位。郑道儒为加强剧社, 翌年便从甘肃省孤...
2579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李益华,工须生,以做见长。因麻子红亲为授艺,表演洒脱、细腻、逼真。擅演《葫芦峪》(孔明)、《二启箭》(刘备)、《带箭》(赵德胜)等。
2580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龚学中,小旦,行腔流丽婉转,做派飘洒花俏。擅演《三回头》(吕荣儿)、《柜中缘》(许翠莲)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