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740 条 7 / 1383
91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邢台县地层构造,大面积属于山西台隆东部太行拱断束区。由井径一黎城深断裂和邢台一安阳深断裂所控制。县境西部为赞皇穹褶束南部;东部为武安凹断束的北东段。县东缘有少部分属于华北断拗的南和凸起范畴。
92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太古界和早元古界构成褶皱基底。经历十亿多年的漫长历史,曾有过无数次地质热事件发生,岩石遭受多次强烈变形变质作用,原岩面貌全非。而最后保留的构造形迹主要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褶皱构造和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
93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褶皱基底的总体褶皱形态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倒转背向斜构造。轴面产状较缓。次级褶皱构造由于多次构造变形叠加和每次作用应力的边界条件以及岩浆活动的不同,故构成形态复杂多变。初步分析放甲铺组三段与红鹤组一段可能为同一层位,两者属倒转向斜关系,...
94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区结晶基底表现了褶皱隆起和先褶后断的构造特征。结晶基底在褶皱隆起之后发生了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一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二组,其次为北北西向和东西向断裂。后两组断裂具有断距小、延长远的特点,常被岩脉贯入,具铜矿化。
95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元古界、古生界分布于褶皱基底东、西两侧,构成西缓东陡的大型斜歪背斜构造。轴面走向北北东。背斜形成可能在晚元古代就已开始,是北东向古深断裂扭动活化结果,主要隆起形成于燕山运动。并伴随大幅度的升降运动而产生断裂构造。邢台—安阳深断裂断距达30...
96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喜马拉雅运动在本区的表现以大型断裂下陷为特色。沿燕山运动的断裂构造活化,使山区和平原进一步分裂,从山前新生界沉积厚度判别,喜山期县境东部至少下降千米以上,决定了目前山区和山前平原的基本状态。
97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从晚太古代至今,经历了多旋回的构造变动,引起了多旋回的岩浆活动。从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了解,在阜平群、五台群中均存在有强变质的深成岩。经原岩恢复证明,太古代曾有过多次强烈的中基到中酸性的火山喷发活动和岩浆侵入活动。元古代沿北北东向古裂谷...
98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介绍了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地貌特征、地形概况、山脉、河流、泉的分布概况。
99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地形复杂,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区(属中低山区),中部为浅山丘陵区,东部为山前冲积平原区。
100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包括白岸、杨庄、浆水、冀家村、崇水峪、路罗、城计头、西枣园、将军墓、宋家庄、西上庄、河下、白虎庄、龙泉寺、马河、北小庄、西黄村等17个乡镇,平均海拔600米左右。总面积1286.3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5%,其中耕地面积100027亩...
101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包括龙化、太子井、大贾乡、谈话、张安北、羊范、南石门、张尔庄、皇寺、会宁等10个乡镇。平均海拔200米左右。总面积514.4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5%;其中耕地面积306029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53.05%。区内山岗起伏,沟壑遍野...
102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包括王快、东汪、祝村、南大树、晏家屯、石相6个乡。总面积179.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0%,其中耕地面积170241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9.51%。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平均海拔70米,南大树乡后屯海拔42.8米,是全县最低的地方。
103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邢台县西部与山西的交界线是太行山主脉,境内的山脉均属太行山支脉,境内西部,从北到南并排着五条西东走向的山脉,计:不老青山脉、沧眼山山脉,大寨山山脉,夷仪山山脉,摩天岭山脉。另有一条从内邱入境的北南走向山脉,叫凤凰山山脉。现按其走势及其从属关...
104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太行山脉为一条北南走向山脉,是本县与山西省的分水岭,本县段北起不落青,南至摩天岭,长52公里,该段主要山峰有37个,均在海拔1000米以上。
105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太行山脉在本县境内有6条支脉,其中5条是境内段分支出来的,均系西东走向。另一条是从赞皇分支出来,经内邱延伸至本县境内,系北南走向。现分述介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