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35035 条 43 / 2336
631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 类型: 正文
个体私营企业包含手工业作坊,其中有屠宰、木匠、印染、炸油条、面食、制修等过程介绍。
632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王道村的建筑业没有正式组织,农民盖房,以能工巧匠为主,由建筑户主自找亲朋好友、四邻八舍互相帮忙。盖的房子大都是土坯平房,工序简单易行。 1978年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大大提高,盖砖瓦房的户逐年增多。特别是村庄规划开始后,建筑...
633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养殖业及家庭副业等多种经营门路。家庭副业主要是做豆腐、捕鱼、贩鱼、割野苇草和割野荆条等项。解放后,由于需求的变化,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品种。如六十年代,村里每年都组织劳力拾草烧窑,成了当时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
634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 类型: 正文
商业 贸易包含概况、集市贸易、商业服务的内容介绍。
635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 类型: 正文
王道村商业比较繁荣的时期大约在1930年前后,那时在南北大街两旁有小饭店、杂货铺、药店、火烧铺、馒头房等。每逢每月的二、七是王道集,集市虽然不很大,但买卖东西的也不算少。1937年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又加河患、海患、旱涝等自然灾害的...
636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 类型: 正文
王道村大约从三十年代起就逢二、七赶集,虽然不很大,但也算红火:1937年后时赶时停,很不正常,一直持续到建国初期。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强调:“堵不死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从1968年,建立所谓“社会主义...
637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 类型: 正文
1931年,以王东交、王鸿章、王京坊、王立德号称四大伙在王道村办起了粮行、碳站。继后在此基础上办起了大油坊,其经营方式是股份制,加工的豆油远销周边几百里。到了1937年,因为日本侵略者的侵略和河患、海患、旱涝等自然灾害的侵袭,油坊停产。-1...
638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 类型: 正文
村区建设包含村区概况、村庄规划、住宅建设、公共设施的内容介绍。
639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的王道村——那时叫王家道口村,村中只有一十字大街,村北有两沟三路伸向远处的东南坡村,李家庄子村,小官庄、缪家道口、刘家道口;南头的通济桥(原古小清河桥,现文明路与南二路交叉处)下有五路四叉道,被颂称为五龙口或九龙口。由此看来,王道村就...
640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王道村没有村庄建设规划方案,除固定的街巷外,村民只能在自己宅基地内新建或翻新房屋。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人口的变化,开始改造和改建新房,村庄建设逐步规范。有的村民在原宅基地上将低矮、阴暗、窄小的住房,...
641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王道村有一个十字大街,贯穿南北和东两,把村区分为四块,各块内纵横有许多胡同和小巷,每条宽约2.5-米左右。房屋除家庙(祠堂)是砖瓦结构外,80%以上是泥插墙平屋,每年春天泥一次。每逢连阴雨,80%的房子漏雨。只有很少一部分户是5行砖...
642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 类型: 正文
公共设施包含道路、村庄绿化及环境卫生、公益事业建设、桥、闸、涵、电灌站、供水、供电、通讯的内容介绍。
643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王道村内只有一条南北街和一条东西街呈“十字形”贯穿村内,全是红粘土路,崎岖不平,有的地方无街无巷,雨雪天到处泥泞不堪无法进出。 1987年,随着东王路的修建,我村投资2万元,修成第一条柏油路——从东王路至村委,长2华里,油面宽5米。...
644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 类型: 正文
新村规划以前,王道村的面貌和其他村庄一样,不光街不象街,巷不象巷,农户养的鸡、鸭、鹅、猪、羊、狗等畜禽,都是散养,粪便柴草到处有,碎砖、烂瓦到处放,交通不便,垃圾成堆。 近几年,村里大搞环境治理,讲究文明卫生,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实行畜禽圈...
645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比较高档一点的建筑,仅有几处庙宇,如家庙、真武庙、观音庙等是砖瓦结构;古小清河上的通济桥是石木结构骨架,秫秸铺面用土封顶。围子墙虽然很壮观,但也是用土筑成。 建国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带来了个体经济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