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个体私营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道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58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个体私营企业
分类号: F276
页数: 3
页码: 91-93
摘要: 个体私营企业包含手工业作坊,其中有屠宰、木匠、印染、炸油条、面食、制修等过程介绍。
关键词: 企业 外贸企业 大型企业

内容

屠宰建国前,村民李好成自幼爱好杀猪、宰羊。后来成立了宰坊,全家人齐动手,靠屠宰过日子,四乡八里很出名。在他的传授下,两个儿子——李本勇、李本堂,也成了屠宰能手。建国后,被供销合作社招为职工,发展了屠宰业,增加了经济收入。继后,王道村又出现了不少屠宰户,如:王茂之、王茂钦、王惠民、等。王茂之还在东营市天信纺织厂买了楼、安了家,成了天信纺织厂的肉食供应大户。
  木匠王道村祖传木匠之家是王宗山家。祖传三代都精通木匠手艺。其祖父王振三、父亲王凤和在建国前都是数得着的能工巧匠。王宗山在父亲的培养下,木工技术也很精通。王庆和、王宗顺也是数得着的木匠。建国后,一些年轻有为的木匠象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如:杨新中、王海军、等还办起了大型木工加工厂。
  印染建国前,除少数的富裕人家能穿上细布和有色布料外,广大农民都以穿自己纺线织出的白粗布为主。因此,印染业就成了当时老百姓不可缺少的一项产业,也是当时比较赚钱的行业。那时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要想富,开水铺”。四十年代,我村就有了几处个体户坊,如:王述贤、王在方、王之训、王兴乐等,被誉为色正不退的大染坊。建国后,王道村在油坊里办起了集体印染业,由王明亮、王兴乐、王子良、王重明、王道法等具体操办。七十年代三大队还办起丁大型染坊,大大发展了集体经济。后来随着服装行业的现代化和人们对服装穿戴观念的不断更新,个体印染业生意日渐减少。从八十年代至今,村民王洪祥还搞着个体小染坊,为四里八乡的人们提供着所需之便。
  炸油条建国后,王道村悄然兴起了一个较新行业——炸油条。有杨清连、王述温、王玉英、王本荣等户,其中以王玉英的技术较高,炸出的油条薄而轻、香而脆,深受人们的欢迎。
  面食打火烧、蒸馒头,在三、四十年代就很盛行,王保顺的火烧店当时就很出名,火烧有杠子头、油火烧、,还有大旋饼。
  制修建国前,王道村的修理业,就有王述万、王述礼、王重生的白铁制作、锡焊修补、钉钉铆铆,小打小闹的小手艺,四里八乡远近闻名。建国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党的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使一部分个体制修业逐步发展起来,成为王道村经济的组成部分,如:王茂连、杨清香、王茂平、王连华、王银烈、等先后办起了电气焊、机械维修。特别是王茂连的车棚和车斗的改装和制造,驰名百里以外,前来加工的络绎不绝。
  2002年,王国华投资25万元,在村西北角、高架桥一北、东王公路东侧新建“天惠快餐楼”一幢,两层20间。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王道村志》

王道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明朝洪武二年先祖来此立村,至今已有636年。先辈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着这片挚爱的热土,养育了一代代优秀子孙,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王道村有着光荣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现全村5个姓氏5个家族,在不同的年代,因不同的原因聚居于此,不论人村先后、宗族大小,皆能尊老爱幼、睦邻友居,同舟共济,共同维护王道村大家庭的利益,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