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公益事业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王道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059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公益事业建设
分类号: TU998
页数: 3
页码: 105-107
摘要: 建国前,比较高档一点的建筑,仅有几处庙宇,如家庙、真武庙、观音庙等是砖瓦结构;古小清河上的通济桥是石木结构骨架,秫秸铺面用土封顶。围子墙虽然很壮观,但也是用土筑成。 建国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带来了个体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大幅度发展,为建设和美化王道村庄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城市设施 公益事业 工程

内容

建国前,比较高档一点的建筑,仅有几处庙宇,如家庙、真武庙、观音庙等是砖瓦结构;古小清河上的通济桥是石木结构骨架,秫秸铺面用土封顶。围子墙虽然很壮观,但也是用土筑成。
  建国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带来了个体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大幅度发展,为建设和美化王道村庄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为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使无子女的孤寡老人老有所靠,老有所养,王道村于1983年建敬老院一处,投资5万元,建房屋14间。第一位敬老院院长是王学勤,赡养7位五保老人。到现在为止,共赡养老人19人。
  建院二十多年来,村两委对敬老院的工作,一直都非常重视。不但生活年年提高,天天有零花钱,而且逢年过节,都买上礼品去探望老人,还经常和老人谈心、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住房内安装了电灯、电扇、电热毯、暖气炉等供老人们享用,并挑选了耐心、勤恳、卫生、服务态度好、有做饭经验和技术的炊事员,负责及时给老人们做饭、求医问药等工作。至今被赡养过的老人,没有一个不满意的。
  特别是现在的炊事员王林会同志,说起来没有一个不夸奖的。人不但心眼好、勤快、卫生,而且做出饭来又好吃,发现那个老人不舒服,立马就去请医生,几年来一直受到全村老少的称赞。
  2005年,村委又投资33万元,建起一幢二层高标准宿舍楼三十间,准备把老人们接进新楼里。计划2006年再建两幢,把全村符合条件的七十岁以上老人全接过来,让他们一同来安度晚年。村两委准备把敬老院周围全部规划好、建设好、绿化好,安上老年健身器材,设立老年活动中心、娱乐室等,让王道村的老人们,在有生之年真正享受到新社会的优越性。
  1987年,在村东头二十支东侧,修建大型石砌吃水湾一个,长150米,宽60米,深4米,容水3.6万立方米,投资7万元。
  1993年,在街中心十字路口东南侧建村办公楼一栋,20间,砖、瓦、结构,投资20多万元。
  王道村敬老院
  敬老院西侧吃水湾 1997年,在村中心打深水井一眼,深500米,并建水塔一座,高17米,投资38.2万元。
  1998年秋开始动工建设王道小学教学楼,三层共48间,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投资90万元。2005年,又新建教学实验楼一栋,两层16间,在路南新建幼儿园教学楼一栋,两层10间,共投资35万元。
  2004年,投资5万多元,在王道村西路口、北路口、南路口新建不锈钢大门三座。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其贤为大门分别撰写了楹联。西门是:“走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建平安富裕文明新村”;北门是:“潮平海阔生金地,盐丰鱼跃聚宝盆”;南门是:“四季飘香结硕果,六畜兴旺富农家”。概括地描述了王道村的发展前景。

知识出处

王道村志

《王道村志》

王道村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明朝洪武二年先祖来此立村,至今已有636年。先辈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着这片挚爱的热土,养育了一代代优秀子孙,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王道村有着光荣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现全村5个姓氏5个家族,在不同的年代,因不同的原因聚居于此,不论人村先后、宗族大小,皆能尊老爱幼、睦邻友居,同舟共济,共同维护王道村大家庭的利益,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