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850条
基础文献
75条
析出资源
15337条
图表
10528条
人物
3638条
机构
380条
事件
1918条
地名
1259条
专题
4594条
作品
2556条
实物
56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850 条 2492 / 2724
37366
知识出处: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龙接凤是浙江丽水景宁畲族传统体育,4人参赛,2男2女组成一组。女队员将绣球抛向10米外的同队男队员,男队员用背着的背篓(背篓为椭圆形,直径约25厘米)(如图5-35)接住同伴抛来的绣球,每组队员共抛10个球,以接绣球数多者为胜。
37367
知识出处: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传于浙江景宁等地的采柿子项目。畲民在种植水稻、玉米与大豆作为主食的同时,也种植野果作为副食,柿子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柿子树高大难以采摘,畲民便用柿子叉代替人工采摘,这样做既安全又省工,因此,每年畲民在农忙之后便聚集在一起练习采柿子,每逢柿子成...
37368
知识出处: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骑海马亦称滑溜板,海马原本是沿海畲族居民在滩涂上抓捕鱼虾而制作使用的工具。经过长期不断的历史演变,体育活动方式与工具也在不断改进,沿海畲族居民在出海或返回时,以骑海马作为竞技性游戏活动,比速度、比负重、比花样,在滩涂上竞相飞奔,场面十分壮观...
37369
知识出处: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龙头舞亦称舞龙头,源于畲族的一种祭祀活动。器械只有龙头,没有龙身和龙尾。龙头和绣球用篾子编扎、用彩纸糊裱而成,直立安放在木桶上。运动参加者为7~10人,一人持绣球,其余人持龙头,在锣鼓声中,龙头随绣球翻滚、跳跃。该运动集技巧、武术、杂技、体...
37370
知识出处: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前岐马灯是福建省福鼎市前岐镇畲族群众独创的民间传统游艺项目。相传在明代正德年间就有了这种项目,每年从正月初三或初四开始活动,直到元宵过后才停止,至今已在当地民间流传了400多年。前岐马灯与别的灯类游艺有所不同,其造型大多为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
37371
知识出处: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猎捕舞亦称狩猎舞。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的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内偏僻山区的畲民需要依靠狩猎活动来获取维持他们基本的生产、生活的物质资源。狩猎活动对体力、耐力、爆发力、智力和灵敏性性要求均较高,尤其需要有较长距离奔跑的耐力,正是...
37372
知识出处: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敬茶舞流传于福建华安、南靖、龙海、平和等地。每逢举行婚礼,常要长夜盘歌和跳敬茶舞。结婚这天晚上,新郎等10名男子分别模拟男女老少的神情,面对面站成两列纵队,在一名善舞的端茶人的带领下跳起敬茶舞。端茶人手捧茶盘,双臂向上画一个圆圈至胸前,屈膝...
37373
知识出处: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踏步舞亦称功德舞,流行于浙江畲族和福建畲族,两地大致相同,都是祭祀性舞蹈。每逢举行丧葬仪式,8名祭师身穿道袍,在畲族民歌曲调的伴奏下,祭师每两人面对面或背相对,每人左右手各拿龙角和灵刀,边吟边舞,有节奏地转动龙角和挥动灵刀,使它们发出清脆的...
37374
知识出处: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狮子舞流传于福建漳浦、龙岩一带。上杭县青水乡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畲族祖先曾居住在深山老林,凡遇节庆,藏在山洞里的狮精就出来残害百姓。畲民祖先与它斗法、比武,但因狮精通武道,无法取胜,遂请八仙助战,但还是无法获胜,只得请哪吒太子引狮精出山洞,才...
37375
知识出处: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人跳马灯舞,最初是为了祭奠祖先。他们从旧居住地请来了祖先圣人(银公主、三星公、元帅社三尊菩萨),由祖神坐镇寨头,镇守族土,驱灾御邪,防御外族欺压,由族首年高艺人组织青年制马、制灯,跳灯舞祭祖,保佑畲族人安居乐业、五谷丰登。每逢喜庆节日,...
37376
知识出处: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这是浙江兰溪独具风格的民间艺术畲族祭祖舞。动作简单粗犷,模仿当年祖先拿着各种工具边哭边赶鸟兽的动作,拿起神刀赶兽,吹响龙角招魂,击檀板驱鸟。一般2~4人表演,多者数十人。表演者身穿赤衫,头戴莲花冠,手拿铃刀、鼓角或杨梅刀,边舞边唱,无外人伴...
37377
知识出处: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举八吨是福建省寿宁县畲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体育活动之一。举八吨亦称叠罗汉,即一人举8人之意,一人站在另一人肩上逐层叠向高空,8人叠成罗汉后,中央层共5人顶层3人,底层罗汉还要自转一周,继续向前走,这时锣鼓由平衡节奏转向高亢激昂,呼声四起,主人...
37378
知识出处: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斗牛主要广泛流传于福建省福安市畲族聚集地。斗牛亦称顶牛,属于对抗性竞技项目,两人在平地上争斗,有跳跃、顶碰、拨撞等活动。斗法有两种:一是用脚冲撞。一只脚跳动支撑身体,另一只脚后弯并用手拉着。两人互用膝部碰、顶、推,令对方双脚着地为胜。二是用...
37379
知识出处: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抄杠源自畲族古时的自卫强身活动。历史上,畲族属于一个弱小民族,畲民经常遭受统治阶级的欺凌和自然灾害的困扰。在不断的抗争过程中,畲族人民意识到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够战胜困难和各种压迫。畲民斗牛比赛大多深居山中,扁担、拄棒不仅是他们的日常生产...
37380
知识出处: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千人押加又称大象拔河,现已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技项目。千人押加由押加演变而来,比赛前,选一块平地,先在地上选两条平行线作为河界,中央画一条中界,准备一条60米的绳子作为主绳,并在绳子的两边各扎上10条绳子,在两端打结。比赛由2...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