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192 / 4093
2866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省立南城民众教育馆设立于民国29年,存职工10人。民国37年转为县办,更名为南城县立实验民众教育馆,职工6人。文化馆1949年9月,县人民政府接收原县立实验民众教育馆。1950年,改名为南城人民教育馆。1951年,更名为南城县文化馆,开展政...
2867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省立南城民众教育馆设立于民国29年,存职工10人。民国37年转为县办,更名为南城县立实验民众教育馆,职工6人。文化馆1949年9月,县人民政府接收原县立实验民众教育馆。1950年,改名为南城人民教育馆。1951年,更名为南城县文化馆,开展政...
2868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人民剧院座落于县城公共市场31号。1957年建,1963年、1973年两次改建。剧场舞台宽12米,深12米,高10米,副台宽各5米,有专门化装室和服装、道具室,可供大型剧团演出,场内能容纳观众1080名。南城县电影院(老院)位于南城县城西街...
286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座落于县城公共市场31号。1957年建,1963年、1973年两次改建。剧场舞台宽12米,深12米,高10米,副台宽各5米,有专门化装室和服装、道具室,可供大型剧团演出,场内能容纳观众1080名。
287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位于县城公共市场30号。1963年由县总工会投资建造。能容纳观众600名,可供业余演出和放映电影使用。
2871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位于南城县城西街。设1000个座位,可放映35毫米普通银幕电影。
2872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位于盱江大道中段。1984年建,占地2200平方米,1201个座位,可放映立体、遮幅式和宽银幕电影。
2873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在洪门水力发电厂厂区内。1975年由洪门水力发电厂投资造建,设800余座,可放映宽银幕电影。
2874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0年由上唐公社投资兴建,设1200余座,是本县农村第一座35毫米电影院。
2875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2年里塔公社投资兴建,设780座,可放映35毫米、宽银幕等影片。
2876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位于县城公共市场30号。设有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乒乓球室、游艺室等。
2877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三角班是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的“三小”戏,唱民间曲调,用方言道白,颇受群众欢迎。民国时期,上唐、珀、里塔的三角班常有演出。建国后,三角班改名为业余剧团,以演传统戏为主,剧目繁杂,大多数剧目没有剧本,老艺人都以口授的方法传给徒弟。演出中常有...
2878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三角班是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的“三小”戏,唱民间曲调,用方言道白,颇受群众欢迎。民国时期,上唐、珀、里塔的三角班常有演出。建国后,三角班改名为业余剧团,以演传统戏为主,剧目繁杂,大多数剧目没有剧本,老艺人都以口授的方法传给徒弟。演出中常有...
287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是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的“三小”戏,唱民间曲调,用方言道白,颇受群众欢迎。民国时期,上唐、珀、里塔的三角班常有演出。建国后,三角班改名为业余剧团,以演传统戏为主,剧目繁杂,大多数剧目没有剧本,老艺人都以口授的方法传给徒弟。演出中常有低级庸...
288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俗称“傀儡戏”。民国时期株良祥岗木偶戏班常到外地演出,唱京剧二簧腔或民间曲调,戏班由2~3人组成,艺人均具有吹、拉、弹、唱和操纵木偶的技能。建国后常有演出。“文化大革命”中木偶被毁,技艺失传。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