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180 / 4093
2686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全县共兴建引水工程539座。其中,灌溉农田千亩以上的有4座。
2687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提水工程从1958年开始,全县先后建成机械、电力和水轮泵提水工程共计303台(处),总装机容量为6888马力,总灌溉面积4.3万亩。
2688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8年秋季,在天井源乡建立了第一座抽水机站,安装90匹马力的抽水机1台,灌溉面积500余亩。1963年夏季,搬迁到天井源大队下涯塘生产队,灌溉面积扩大到1000亩以上。从60年代初期起,分别在里塔乡梅潭村,岳口乡长兴村,万坊乡钟家边和上...
268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7年,在万坊乡上湖建起了县内第一座电灌站。以后,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灌站已扩大到各乡镇。截至1985年,全县共兴建电灌站144台(处),计3906千瓦,5312马力。其中,固定式电灌站86台61处,计3183千瓦,4329马力。装机...
269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最早的水轮泵站是1964年5月建成的岗四岭水轮泵站。建成后,抚州专区水利局专门召开现场会,在全区推广该站综合利用水力资源进行灌溉、发电、碾米的经验。其后,又先后在麻源水库北干渠建立了岗山,余四石、义仓上水轮泵站,里塔乡都军建立了枫家寮水轮泵...
2691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微灌是70年代中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灌溉方法。南城县从1975年起,先后引进了喷灌、滴灌、雾灌三种新技术与新设备,对加快蔬菜和柑桔、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生产起了促进作用。
2692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县喷灌设备的引进始于1975年,当时主要用于蔬菜,后逐步应用于柑桔和其他经济作物的旱地灌溉。从1975年起到1981年止,全县推广固定式和移动式喷灌机设备共75台,灌田2491亩。
2693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滴水灌溉是7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型灌溉设备。株良乡株良村于1979年在抚州地区科委、水电局和南城县科委、水电局的配合与支持下,在祥岗山果园建立了江西省第一座全固定式柑桔滴灌试验站。 该工程状况:山下修建可蓄水100立方米的过滤池一个,山顶修...
2694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2年,株良乡立新村和云市村在本县首先引进柑桔雾灌设备,其后,万坊乡、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南城分校等地桔园也推广了这项技术。1985年全县柑桔雾灌面积达1000多亩。
2695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秋,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对解放前残存下来的八堡堤进行修复,全面加宽加固。1951年冬又在堤首排头渡用块石建起1座挑水坝,将洪流沙挑向河道中央,护坡5200米,保护了排头、中流、刘司、白洲、下弓等处的险段堤基。1968年冬,再次进行了加...
2696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秋,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对解放前残存下来的八堡堤进行修复,全面加宽加固。1951年冬又在堤首排头渡用块石建起1座挑水坝,将洪流沙挑向河道中央,护坡5200米,保护了排头、中流、刘司、白洲、下弓等处的险段堤基。1968年冬,再次进行了加...
2697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推动下,通过实行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单一计划管理体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调整所有制结构,扶植和加速乡村工业的发展等政策,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初步建立与完善了以食品、机械、建材、服装和木制品等...
2698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县的国营工业企业,只有少数企业是将私营资本主义工业逐步进行改造而后转过来的,其余大部分都是建国后创办的。 建国后,党对资本主义工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1953年以后,对私营工业开始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和包销,使这些私营工业开始纳...
269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电力建设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初为火力发电。1955年11月县城建成小电站一个,有50马力卧缸煤气机l台,30千瓦发电机1台。1957年改用90马力煤气机,56千瓦发电机。1958年改用120马力煤气机,75千瓦发电机。同年秋购置了180马力...
270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洪门水力发电厂 2、县属沙坪水电站 3、县属麻源水电站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