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50126 条 161 / 3342
2401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光绪年间,栖霞城"城大如斗",谓"三里之城"(指城周),主要街道有七条:迎旭街、纳薰街、毓秀街、挹爽街、仰极街、怀敬街、通司巷。城内居民点,自古以"关"、"里"、"街"命名,抗日民主政府入城后,始将居民点划为光明、胜利、解放、聚魁、翠屏(后...
2402
知识出处: 十二笔舫杂录 | 类型: 正文卷目
清代李兆元讀東皋雜抄中紅丸案相關內容的劄記。
2403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1912年人口千余,多数务农,工商业极少。城西关和南沙河是城乡物资交流场所,每逢五排十(后改为四、九)赶大集。城里有信诚、华西、福生堂等几家药房和小本经营的杂货店,并设有霞山小学和县立中学。
2404
知识出处: 十二笔舫杂录 | 类型: 正文卷目
清代李兆元考證李姓源流。
2405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日、伪军分别驻城东顶(今栖霞驻军家属区)和县城旧县署。在城西白洋河流中(今翠屏桥南)修筑大型炮楼;城外山头修筑防御工事,以防解放区军、民袭击。处于日伪盘踞之下的栖霞城,人们不得安宁,生产不能发展,一片荒凉景象,更谈不上县城建设。
2406
知识出处: 十二笔舫杂录 | 类型: 正文卷目
李兆元讀阮葵生茶餘客話中的文章,作讀文劄記。
2407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县城建设逐步发展。五十年代,初步制定了栖霞县城建设规划,按规划修建跃进大街和县委、政府东西两大院及县委大礼堂,架起了跃进桥。此期间工业发展较快,有工业项目88个,厂房竣工面积5031平方米。六十年...
2408
知识出处: 十二笔舫杂录 | 类型: 正文卷目
清代李兆元讀何皇圖詩中佳句的相關劄記。
2409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1980年,县委、县政府根据经济建设发展形势要求,重新制定了《栖霞县城总体规划》,划定了区域范围和功能分区,对道路结构和各专项用地作了全面调整和布局,经省政府批准实施。此后,县城基本建设日新月异。
2410
知识出处: 十二笔舫杂录 | 类型: 正文卷目
清代李兆元讀劉苑華五言古風的相關劄記。
2411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描述了古代到1944年城垣是防御设施。
2412
知识出处: 十二笔舫杂录 | 类型: 正文卷目
清代李兆元讀韓理堂多篇詩歌的相關劄記。
2413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描述了街道,桥涵,堤坝,栖霞县市政设施管理,街道路面的管理。
2414
知识出处: 十二笔舫杂录 | 类型: 正文卷目
清代李兆元讀郭同芳詩歌的相關劄記。
2415
街道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具体描述了了栖霞县的街道。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