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垣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117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城垣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4
页码: 73
摘要: 本文内容描述了古代到1944年城垣是防御设施。
关键词: 城乡建设 城乡规划 栖霞县

内容

城垣是古代防御设施。据光绪五年县志记载:"金阜昌五年(公元1134年)始建土城,修县署。土城周二里"(西至今日的壕沟〔南小街〕,北至今日的新华书店,东至一中体育场西边,南至毓秀街南头)。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知县娄鉴稍加修葺,加垒以小石,"然北负峻坂跂足可窥"。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流贼至",城内居民惊慌出走避之。"知县李挨相其形势,廓其规模,砌以砖石,止修外面,以事去。""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知县鲍霖始内外竟其功,阔四尺,高丈余。"并建城门四座,东门曰寅宾,南门曰环翠,西门曰迎恩,北门曰迎仙;城门上各建有城楼,设更铺三个。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知县鲍纹在城北门外修建瓮城一座。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瓮城倒塌,随即拆除。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知县钟其伟同乡官郝晋重修城垣,增高三尺,建角台四座。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知府张尚贤、知县金木重主持重修城垣内面,"增阔一尺,高二尺。"自此至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无修城事。城垣修缮当时四十六社各有分界,分段修补,"后以累民,废除此规,致城垣连遭淫雨,坍塌达二百九十余丈。"清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闰六月,城垣被大雨冲毁。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知县关世相始行修筑。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知县方传植在南门外筑堤御水。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城身破坏,知县赵开元主持重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知县姜显谟劝捐重修城垣,后"阁县神耆、联名具呈,,恳请转详,仍归分社认修。"民国27年(1938年)9月,国民党蔡晋康部队战败辛诚一后进驻栖霞城,城垣大部分被拆毁。1944年12月,八路军光复栖霞城,为适宜战争需要,在栖霞抗日民主政府组织领导下,将栖霞城四周城垣全部拆除。1949建国后,随着山城建设的发展,旧城垣土石渐清除整平,现无痕迹。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栖霞县城乡建设志编辑室

本志上限尽力追溯,下限断至1985年。采用纪事本末体、史志结合的方法,分门别类的进行记述。记述了栖霞县城乡建设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