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图书馆
烟台图书馆
机构用户
烟台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城垣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图书
唯一号:
15052002021000117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城垣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4
页码:
73
摘要:
本文内容描述了古代到1944年城垣是防御设施。
关键词:
城乡建设
城乡规划
栖霞县
内容
城垣是古代防御设施。据光绪五年县志记载:"金阜昌五年(公元1134年)始建土城,修县署。土城周二里"(西至今日的壕沟〔南小街〕,北至今日的新华书店,东至一中体育场西边,南至毓秀街南头)。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知县娄鉴稍加修葺,加垒以小石,"然北负峻坂跂足可窥"。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流贼至",城内居民惊慌出走避之。"知县李挨相其形势,廓其规模,砌以砖石,止修外面,以事去。""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知县鲍霖始内外竟其功,阔四尺,高丈余。"并建城门四座,东门曰寅宾,南门曰环翠,西门曰迎恩,北门曰迎仙;城门上各建有城楼,设更铺三个。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知县鲍纹在城北门外修建瓮城一座。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瓮城倒塌,随即拆除。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知县钟其伟同乡官郝晋重修城垣,增高三尺,建角台四座。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知府张尚贤、知县金木重主持重修城垣内面,"增阔一尺,高二尺。"自此至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无修城事。城垣修缮当时四十六社各有分界,分段修补,"后以累民,废除此规,致城垣连遭淫雨,坍塌达二百九十余丈。"清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闰六月,城垣被大雨冲毁。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知县关世相始行修筑。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知县方传植在南门外筑堤御水。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城身破坏,知县赵开元主持重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知县姜显谟劝捐重修城垣,后"阁县神耆、联名具呈,,恳请转详,仍归分社认修。"民国27年(1938年)9月,国民党蔡晋康部队战败辛诚一后进驻栖霞城,城垣大部分被拆毁。1944年12月,八路军光复栖霞城,为适宜战争需要,在栖霞抗日民主政府组织领导下,将栖霞城四周城垣全部拆除。1949建国后,随着山城建设的发展,旧城垣土石渐清除整平,现无痕迹。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出版者:栖霞县城乡建设志编辑室
本志上限尽力追溯,下限断至1985年。采用纪事本末体、史志结合的方法,分门别类的进行记述。记述了栖霞县城乡建设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