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19 条 625 / 668
9361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下扬州》是山丹县的一首民间曲艺。
9362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王大娘钉缸》是山丹县的一首民间曲艺。
9363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李彦贵卖水》是山丹县的一首民间曲艺。
9364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跑旱船,是民间社火中常见的一种舞蹈形式。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在汉民族中开始流传。山丹跑旱船的历史至少也可以追溯到明代。船的造型用竹、木扎条扎制成花船形状的框架,外以彩布和彩纸作装饰,船的底部四周有拖地布裙,其上饰有水浪图案。女舞者站...
9365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山丹“太平车舞”是集民间音乐、舞蹈、戏曲为一体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舞蹈艺术形式。它由山丹东乐乡城西村的村民们在封闭保守的条件下世代传承下来,其历史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洪武年间。 据传,明洪武时,大量陕西农民被征,西迁至新疆屯田戍边,其中一...
9366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胡腾舞”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唐代宗时,河西、陇右一带20余州被吐蕃占领,原来杂居在该地区的许多胡人流落异乡,有的以民族歌舞谋生,有的以做边贸生意为生。每当交易谈成时,双方便饮酒做乐,胡人遂趁兴起舞,于是,胡腾舞在河西走廊一带流...
9367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山丹民间舞狮具有悠久的历史。全县各乡都有舞狮的传统。狮是力量和正义的象征,是吉祥和瑞的体现,因此舞狮之风经久不衰,备受人们喜爱。舞狮时,一个狮子一般由两人一前一后配合来表演,舞狮一般成对表演,也有多个狮子一起表演的,有一人手持彩色绣球在前面...
9368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舞龙,是山丹传统社火中最有影响力、最受群众喜爱的表演和娱乐项目之一,在山丹,舞龙的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 山丹县东乐乡城西村的民间社火组织“龙土会”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间。舞龙、舞狮、太平车、跑旱船、玩竹马、踩高跷等都是该会的传统社火表...
9369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秧歌舞,俗称“扭秧歌”,“跳秧歌子”,“地歌子”,也叫“地蹦子”。 山丹传统的秧歌舞在阵容和角色分配上有灯官一(学名春官,当地人俗称灯官老爷)、皂隶二(俗称衙役)、傻公子、丑婆子、膏药匠各一人,以及大面若干(当地人俗称大头和尚或大头娃娃)、...
9370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竹马舞,也是我县城乡社火表演中常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道具竹马子,是以竹条竹篾扎制成马头至前胸、肩胛至后腚、尾巴两个部分(除去四肢),并以彩色的纸和绫裱糊出不同颜色马的造型,再将马的前后两部分彩带绑系在不同造型的人物的前后腰胯上,使其如...
9371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高跷舞,是汉民族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其流传历史非常悠久,在《列子·说符》中就有记载。高跷舞在山丹城乡也十分普遍,其流传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间。高跷舞在我县有“踩高跷”、“踩跷子”等别称,舞者扮成古今各种人物,手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
9372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山丹烙画”是在我县古老的民间火烫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种工艺美术品。早时,这里的农牧民就用烧红的火钎,在木制农具和家用器物上烫烙各种不同的印记符号,作为识别的标志。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把烫烙印记发展为一种工艺技术,开始在日常...
9373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麦秆画,是以麦秆为原料制作的剪贴画。其制作工艺是选择长势良好的麦秸中段粗而长的几个节节,经漂白、剖切、刮胎(清除麦秸内过厚的粗纤维)、拼贴(把剖开刮净的单独的麦秸条拼贴在宣纸上)、熨平等工艺制成制作麦秆画的原料纸背。其后,根据构图需要把它剪...
9374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山丹民间面塑过去只是一种装饰用的食品,故历史上既无作品记载,也无作品传世,是作为礼仪、岁时等民俗节日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积淀而成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春节民俗与山丹面塑:源于先秦而成型于汉代的节日风俗,...
9375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艺术
山丹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浓厚的地域特色。旧时,农村因受条件限制,缺乏高雅装饰,农村妇女多以简单的剪纸图案代替书画装点房间。她们借剪纸创作,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间剪纸在当地农村妇女中与针工、刺绣一样被视为才艺,得以世代...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