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157 / 4093
2341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距今约0.7亿年,分布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它的岩性主要是一套紫红色、浅红色砂岩、砂砾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等,亦称红层。局部含钙并夹泥岩透镜体。它伴随盱江,在里塔乡梅潭附近由南丰县入境,直至岳口乡以北伸入临川,呈长带状沿盱江南北展布。
2342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距今约有200~300万年,分布面积约10平方公里。它的岩性为一套砂岩、砾岩类岩石。分布在里塔乡云岭至陂头一带,呈北北东向展布。
2343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第四系为一套砂土、亚砂土、亚粘土等现代松散沉积,沿盱江两岸及其支流两岸分布,多构成一二级阶地。出露面积约70平方公里。
2344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主要表现为碳酸盐建造,褶皱相对平缓,仅局部残留石炭系灰岩。本县石炭系灰岩就是该构造运动的产物。
2345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主要为含煤建造,杂色碎屑岩建造、除三迭系安源组外,本区表现为中生代沉积盆地,以强烈的块断作用为主,断裂的发育较明显,构造形迹呈北东一南西向,沉积地层包括侏罗系和第三系。此外,本构造还包括第四系卵石、泥砂质等现代松散沉积。
2346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大余一南城深断裂该断裂自县城附近往南西方向出境,县内延长数十公里,由一系列冲断层和斜冲断层组成挤压带,挤压带片理化,硅化发育较明显;重力异常沿断裂呈线型分布。该断裂控制了晚古生代地层的沉积和分布,亦控制了燕期花岗岩的侵入。
2347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该断裂自县城附近往南西方向出境,县内延长数十公里,由一系列冲断层和斜冲断层组成挤压带,挤压带片理化,硅化发育较明显;重力异常沿断裂呈线型分布。该断裂控制了晚古生代地层的沉积和分布,亦控制了燕期花岗岩的侵入。
2348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该断裂自里塔乡经县城至徐家圳上,呈北东一南西向贯通全县,在县城附近斜接大余一南城深断裂,境内延长数十公里,航空照片反映清晰,迹线平直、规则,重力场明显。沿断裂带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已经发育,压剪性特征表现明显。
234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该断裂呈北西~南东向,沿抚河展布,切割安远一鹰潭深断裂。在县境内从岳口乡以北至洪门水库东端武家排为止,长度超过40公里。其性质与安远鹰潭深断裂基本一致。
235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内各种性质的小断裂构造已广泛地发育出来。以北东向断裂为主;其次为北西、南北向断裂、规模较小,数十米至数千米不等。此外,小型褶皱在震旦系地层中比比皆是,多呈紧密型褶皱出现。
2351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最大的加里东期侵入岩体分布在洪门水库附近曹源至上唐镇大田一带,出露面积10余平方公里,呈岩株产出。其余皆呈小岩株或岩瘤产出。个别虽呈岩基产出,但县内所占面积极少。
2352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内区域性构造分别划归为:加里东构造旋回,印支构造旋回和喜马拉雅一燕山构造旋回。各构造层的主要构造形变包括褶皱基底、盖层褶皱、断陷盆地以及深大断裂带。
2353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主要为碎屑岩建造、复理石建造,构成本区褶皱基底,加里东造山运动使本县主体上升为山地,在震旦系变质岩区表现为强烈的复式褶皱。
2354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内以盱江为分界线,中部平川沿江伸展,盱江两侧山峦起伏,山川高低相错,构成了本县别具风格的地貌形态。
2355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县诸山均系武夷山余脉。山地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北部和西部边缘地带,西部较高、东北部较低。东北部主要有黄泥尖、乌牛嵊、义仙峰、紫云岩、连头峰等,大体为南一北走向,海拔500~600米。西部主要有白果寨、云盖山、白沙坳、王仙峰、麻姑山、猪牯岭、...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