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县地质地貌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323
颗粒名称: 南城县地质地貌情况
分类号: P5
页数: 2
页码: 70-71
摘要: 县内以盱江为分界线,中部平川沿江伸展,盱江两侧山峦起伏,山川高低相错,构成了本县别具风格的地貌形态。
关键词: 地质勘探 地层学

内容

县内以盱江为分界线,中部平川沿江伸展,盱江两侧山峦起伏,山川高低相错,构成了本县别具风格的地貌形态。
  表3-1 地质年代与构造表加里东造山运动奠定了县内地形的基本轮廓,山脉总体走向为北东一南西向。西部边缘的芙蓉山高度为县内群峰之首。一般山峰海拔均在300-700米,切割深度100-500米,局部大于500米。东部山岭多为海拔200-400米,切割深度小于300米。山势总体为西高东低,属中一低山区。此外,极地貌发育得很充分,尤其是陡崖塌积坡、冲沟、陷穴等微地貌与滑坡、崩坍崖、崩坍坡等重力地貌,交错更迭,貌状险峻,和垅埂、梯田、池塘、水库等人为地貌,形成了鲜明对照。
  中生代断陷盆地将丘陵和山川混为一体,自成体系。丘陵多傍山发育在盆地边缘,高度约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居高俯瞰,瘤状、香肠状、冲沟、陷穴、塌坡等微地貌,尽收眼底。红层发育处不乏丹霞地貌。
  盆地中间,盱江两岸是一片冲积平原,沧海桑田,成为本县主要的产粮区;然而,其古河床、古沼泽的痕迹仍依稀可辨。沿盱江主航道河床两侧,现代河漫滩阶地发育得很充分,是境内流水地貌的主体;沿其支流而上,次级微流水地貌虽不少见,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观测和考察,盱江始终是本县地貌格局中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