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图书馆
山丹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丹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1082 条
2022年
108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082 条
传说、奇闻
197条
其他
112条
动物
58条
土地资源
28条
工业产品
12条
景物
1条
植物
43条
民俗
384条
气候、水文
44条
玄学宗教
30条
疾病
33条
矿产
22条
粮食
12条
经济作物、农作物
16条
美食
50条
艺术
32条
药物
1条
蔬菜
1条
谚语
6条
颗粒列表
共 1082 条
51
/
7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751
山丹县留胡子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俗话说:“嘴上没毛,说话不牢”。嘴上长有胡子,是汉族人认为男人成熟的标志。同时,一把飘逸洒脱的胡须,不仅是成熟男人外在美的体现,也是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内在美的外溢,给人一种沉稳老练足以信赖的安全感。山丹男人留胡子的习俗由来已久,男子一般在...
752
山丹县缠足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妇女缠足,俗称裹脚。起源于五代,是南唐后主李煜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让他的嫔妃走路、跳舞更加婀娜多姿,供他观赏享乐。进而推广到了全国。到了明清时期,山丹缠足之风达到鼎盛。女孩子到九岁“笼脚”,用三尺布条将足缠住。十二三岁即裹紧布带,使趾骨萎缩、...
753
山丹县过寿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山丹人民,自古崇尚敬老、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为老人过寿是民间提倡孝道的具体体现。“寿”顾名思义即老人年事已高,德高望重,家道兴旺,子孙有为。或社会显达,或亲朋好友,或自家晚辈,倡导发起为其祝寿(也叫做生日),表达对老者的尊敬和祝福之意。 ...
754
山丹县赎身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古代因医疗条件所限,婴幼儿成活率不高,孩子出生后家中老人担心孩子会夭折,认为自家福浅、命薄、养不活孩子,企图借助神灵的力量来保佑孩子,就将孩子保在家神或庙神名下,给孩子取名“家保”即委托家神保佑,“关保”即委托关老爷保佑,意味着孩子不属于其...
755
山丹县拜干爹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拜干爹”的礼俗在山丹较为普遍,由于长期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原因,这一民俗活动中虽不同程度地掺杂了一些纯属迷信性质的内容,但它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山丹的纯朴民风。 “拜干爹”就是家中孩子因健康状况不佳,常夜啼或疾病不断,或者常有小灾...
756
山丹县绞面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在遥远的过去,山丹的婚礼仪式与现在大不相同。现在结婚前新娘子多去美容店作美容,而过去没有什么面油、面乳、护肤霜、唇膏之类的化妆品来打扮新娘,而“绞面”却必不可少。 “绞面”也叫“开脸”,有的由男方请的梳头奶奶来做,有的也请新娘的亲姨或舅妈来...
757
山丹县过腊八节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叫腊日,山丹民间叫“腊八”。腊也是合的意思,在新旧年衔接之际,举行连天地神灵加祖先一起的“合祭”,古时称为“腊祭”。也有说腊是猎的意思。腊祭即子孙们猎取了野兽,恭恭敬敬地祭奉祖先。这是古代祖先崇拜的遗风。相传腊月初...
758
山丹县过“小年”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称为“小年”。按照传统,“过小年”是进入春节的重要标志。在这一天,民间有送灶神、祭祖、扫尘的习俗。 根据民间传说,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灶王爷一年一度上天庭“汇报工作”的日子。灶王爷如果能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就会保佑来年...
759
山丹县过春节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过春节,俗称过大年。那么,什么是年。年字古时写作“季”。据“说文解字”讲,“季,谷熟也。从禾,千声。春秋传曰,“大有季”。上古的每个朝代对年的叫法各有不同,据“尔雅·释天”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季,唐虞曰载。郭璞注:季,取禾一熟。”年的...
760
山丹县正月初八顺心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每年正月初八顺心,实际也是一个团圆节。正月初八夜晚,一家人围坐一起吃过晚饭(团圆饭)后点清油顺心灯。取一个盘子,里面盛上清油,用棉花搓上若干个捻子,其中有一个最粗,叫神捻,代表祖先,家庭成员每人一个捻子,按照辈份和年龄大小,捻子由粗到细依次...
761
山丹县正月十五闹元宵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据史料记载,元宵节始于汉代,又叫“灯节”、“上元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中国农历规定,将太阳和月亮黄经相同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日期作为一月之首,即初一,此时太阳、月亮、地球大体在一条...
762
山丹县正月二十补天补地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农历正月二十,山丹民间有补天补地的习俗。补天补地起源于“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古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极端落后,面对频繁发生的干旱、沙尘暴、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广大劳动人民束手无策,认为是天神发怒,或者天崩了、地裂了。于是效仿女娲补天的做...
763
山丹县二月二龙抬头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传说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也叫“春龙节”。二月初二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前后,据说龙蛰伏了一个冬天,从惊蛰这一天起,开始苏醒,要怒吼,要摔尾巴了,所以天上有了雷声。 山丹民间有二月二到龙王庙和水源地泉头、水库祭奠龙王爷,舞龙求雨...
764
山丹县过清明节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清明节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节气,一是指节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圆周是三百六十度,把每运转十五度定为一个节气,一年内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都表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具体位置。清明节正好在十五度到三十之间。反映在公历上,则包括四月五日(或四...
765
山丹县过端午节民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丹文蕴
|
类型:
民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端午”最早称“端五”,“五”与“午”同音,后来“端五”就写成“端午”。据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节在屈原出世之前就己存在,而且我国民间端午节很多习俗均与龙有关,是古代先民龙图...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