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
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
机构用户
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667 条
2022年
667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667 条
其他
169条
动物
5条
土地资源
45条
工业产品
63条
植物
5条
民俗
116条
气候、水文
53条
水果
12条
渔业资源
3条
疾病
28条
矿产
19条
粮食
5条
经济作物、农作物
12条
美食
43条
艺术
80条
药物
1条
蔬菜
8条
颗粒列表
共 667 条
40
/
45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586
聊城八角鼓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颇具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以伴奏乐器“八角鼓”而得名。“八角鼓”用檀木、乌木等硬质木制作而成,形为八角。鼓面用蟒皮蒙制,7个面中间安装小铜钱。一个面中间安铜柱,柱端环上系鼓穗。演员表演时,左手执鼓、右手配合,随着三弦弹奏的主弦律,垫、弹、轮、...
587
临清时调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由民间小曲、小调、民谣发展而成的说唱艺术。其音乐伴奏比较简便,主要乐器有竹板、三弦,也可加洋琴、二胡,演唱灵活自由,多则几人,少则一二人,可分角色,也可边打边唱。它以悦耳动听,唱段生动,乡土气息浓郁而见长。主要曲牌有“平调”、“慢四平”、“...
588
茌平南城调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形式简单活泼,乡土气息强烈,流传于在平城南乡村。演唱时,艺人手持三弦,脚蹬木梆,腿上绑着撒拉机,自弹自唱,自打拍节。属杂曲类型,曲式结构简单,只有速度的快慢之分,而无不同的板式之别。传统曲目有《苍蝇抱饭粒》、《贤良女劝夫》、《王延章比武》、...
589
阳谷谷山调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原名“越调”,1980年定为今名,为阳谷县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其曲调优美,节奏活泼,韵味浓郁,风格独特。演唱时多是艺人手持三弦,腿系节子,自弹自唱,也可加二胡、洋琴等乐器,用小乐队伴奏。传统曲目有《杈裙子》、《猪八戒背媳妇》、《唐王探病》、《...
590
高唐四平调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调亦称“丝调”,流传于高唐乡村民间。其曲调较为简单,基本上为4个乐句的重复,但曲调优美,宜于抒情,演岀形式灵活,艺人可以自弹自唱,也可加小乐队伴奏,主要乐器有三弦、竹板、节子。传统曲目有《盼佳人》、《八仙庆寿》、《五卅惨案》、《玉堂春》、《...
591
临清架鼓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古称羯鼓,因多为庙会接神送佛所演奏,故而念白为架鼓(架,指神佛所乘坐的銮架)。清末民国年间,临清以南坛奶奶庙架鼓会、碧霞宫庙架鼓会、行宫庙架鼓会最有名。临清架鼓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声音铿锵有力,节奏变化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架鼓为打击乐合奏...
592
阳谷哨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原名“咕咕虫”,是阳谷县民间流传的一种土制娱乐用品。用粘土(胶泥)捏制而成,然后用木柴烧制定型。从其外型、发音和原料制作来看,为古代乐器“埙”演变而来。阳谷哨有泥制、陶制两种。从3寸许至1尺大小不等。其上有1。孔,音域在10度以上,可运用单...
593
鼓吹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境内民间器乐演奏的主要形式之一,素有“山东北路啖呐流派”之称。其风格刚健有力,粗犷豪放,刚中有柔,柔中有刚;音色变化多样,能出现三弦音色的强音、箫一样的柔音音色。每逢年节、婚丧嫁娶,多有鼓乐队演奏,演奏时大都是合奏。乐器组合主要有唢呐、笙、...
594
临清古筝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临清金郝庄是“金派古筝”的发源地。明万历年间,该地的古筝即以声纯韵正、古朴典雅而闻名,世称“金派”。清末民初为鼎盛时期,全村时有=筝者10余名,其中以金灼南成就最著、声誉最隆。该地流传的筝曲多为《单八板》、《双八板》及其变曲。民间传谱很多,...
595
劳动号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主要有“打夯硪号”、“黄河碳号”和“运河号子”。黄河破号流传在阳谷、寿张一带,是劳动人民与黄水作斗争及修堤筑坝用的硪歌,主要有《二板号子》、《程号》、《小了了号》、《爬山虎》等40余首,高夯用的“咳咳呀”及平夯用的“平调续”、“梅花落子”等...
596
民间小调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在民歌数量中最多,题材也较广泛,以表现劳动、爱情、民间习俗为主要内容。其曲调清新活泼,色彩鲜明,表现手法细腻。《对花》、《看郎》、《蜜蜂采花》、《卖饺子》及临清民歌《新对花》、《扛活调》、《光棍哭妻》、《看姑娘》、《尼姑思凡》等民间小调在全...
597
柳林花鼓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主要流传于冠县柳林一带及其聊城、临清市的毗邻乡村。它形成于明代万历年间,原为寸跷秧歌,以花鼓作为主要演岀道具,以鼓舞的技巧展示其独特的风格。其他伴有伞、锣、鞭等,与鼓融为一体,形成粗犷豪放,热情奔放的风貌。其主题是表现梁山好汉借正月十五闹元...
598
伞棒舞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流传于聊城市梁水镇梁闸村一带,是以“伞”和“棒”为表演主体的秧歌舞蹈。相传形成于明末清初。伞棒舞一般在春节表演,婚丧嫁娶也参加庆典。表演时,以伞棒开场,引诸角色入场,有伞棒对舞、伞独舞和棒的集体表演,另有以伞做指挥的各角色演唱,伞指向谁,谁...
599
火狮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流传于莘县城关镇一带,起源于十八里铺乡鞠屯村。它是农民祭春求雨的一种祭祀形式,故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日)晩上表演,意在以火狮子激起龙王下雨灭火的情致。它由0.36万支火捻组织一支狮型,有大小数只狮子齐舞。表演者先用“火纸”搓成纸捻,再用细绳...
600
五个秃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艺术
一种别具一格的民间舞蹈形式,流传在东阿县铜城镇卜庄村,为北宋年间孙禾创编。孙禾为河南开封人,十几岁沦为孤儿,乞讨为生,被富豪烫伤头皮,毛发脱落,成了秃子。他后用葫芦仿造自己秃子的模样做成头型,用竹杆撑起,外披裤褂,边操纵,边用两种语音自编自...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