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679 条
2022年
679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679 条
其他
51条
动物
9条
工业产品
28条
植物
1条
民俗
328条
水果
13条
疾病
9条
矿产
1条
粮食
3条
美食
1条
艺术
7条
1条
药物
2条
蔬菜
10条
谚语
15条

颗粒列表

共 679 条 38 / 46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556
知识出处: 橋頭周村志 | 类型: 其他
一只耳朵归,一只耳朵出——没听进 一个吹箫,一个捺孔——多余 一时策勿两时计——干焦急 二八调二六——倒贴 十八力——真货色 八个落苏四双——没两样 九楼树尖的鸟——精明 千年撞甲子——难得 三大毛拳打勿出气——麻木不仁 上方岩打桐琴——走...
557
知识出处: 橋頭周村志 | 类型: 其他
彩蝶双双绕喜舞, 领袖姑娘真“皇午”(漂亮); 天女散花分果子, 新郎新娘长和睦。 领袖姑娘: 蜡烛开花笑呵呵, 讨果子侬实在多, 正本实事一点有, 吐吐学点油口歌。 下面是部分果子谜: 正月果子节节长, 叶片长长象刀枪, 身穿青装游天下,...
558
知识出处: 橋頭周村志 | 类型: 传说、奇闻
多少年来,我的脑际时时萦绕着一个问题:“陈亮是怎么死的?” 史书只记载着六个字:“未至官,一夕卒。” 这个“卒”字有千钧重;这个“卒”字成了千古之谜。 那是1194年阳春3月。 陈亮吟唱着“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豪情满怀地从杭州...
559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每年旧历八月,都要迎案打罗汉。特别上村,旧时几乎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活动日期是固定的:八月初九到岘口老胡爷殿前祭叉,八月初十日游案,八月十一日上方岩。游案时,凡是赞助过岘口老胡爷的村庄,如皮店、黄泥墈等村庄都要游过。游案时每到一村都要进行打拳...
560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元宵节晚上,前山杨下村有迎龙灯活动的传统。旧时,龙头由上一年第一户生男孩家负责(包括糊龙头、迎灯时动用杂工等),第二户出生男孩助龙灯“10桥”,第三户出生男孩也助龙灯“10桥”,依此类推。10桥灯为护龙灯,起保护龙头作用。因为他们是同年兄弟...
561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解放前,经常请外面剧团来演戏。演戏时,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有“平安集福”、“消灾集福”、猪栏上贴有“栏头平安”等条幅。 解放初,村里建立了“人民剧团”。演员都是村里的青年男女。大家热情很高,积极排练,演艺不断提高。演出剧目主要有《三上轿》、《...
562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解放前,下村有一批青壮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吹打小唱。吹打的乐器有锣鼓、钹、箫、琴、吉子、锁呐、先锋等。唱的是徽戏(婺剧)。又吹又打,又拉又唱,配合默契、悦耳动听。连续坚持了好多年。解放后已不再集中排练。但至今还在村民中零散流行。
563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早在土改时期,前山杨就有人上台打腰鼓。后来中断了好多年,近年来又重建了腰鼓队,有10位青年妇女参加。除在前山杨村演出外,还到芝英等地演出。 此外,还有打莲花、扭秧歌、打铜钱棍、扮“三十六行”。“文革”时期,还有文艺宣传队,排演《红灯记》、《...
564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传说、奇闻
相传在很早以前,前山杨出了一个杨姑娘,她名叫苏云,家住上村。旧历三月十三生日。 她很小就许配给杨姑丈。杨姑丈姓方,名秀文,永康方山顶人。家有一间小屋。前山杨人经常到方山顶去担柴,担冲、午饭都放他家里,躲雨、休息也在他家里。他家供应茶水,还给...
565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传说、奇闻
解放前,到方山顶杨姑娘殿祈雨,总免不了要抬上任公大王的神位,祈求任公大王助一臂之力。为什么呢?这里面有一个故事: 相传任公大王居住在岘口上坑,是岘口村民敬奉的神佛,在上坑建有他的庙宇。 任公大王以务农为生。在与上坑仅有一山之隔的黄光岭脚,种...
566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传说、奇闻
古时候,有位名叫梦知的人,上代遗给家财万贯。可是他不懂得经营,更不知道发展。认为自己“八字”好,有福气。吃、喝、玩、乐样样都来。时间一长,坐吃山空,祖宗遗产被他挥霍殆尽。日子一天一天难过起来,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城隍老爷知...
567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传说、奇闻
过去,本村有一位青年,早年丧父,母亲从小将他扶养长大。他本是个正派人,好青年。后到一赌家看搓麻将,渐觉有味,就学搓起来。开始是小来来,搓搓玩玩。赌家抽头,给他饭吃。逐渐他赌上了瘾。输了钱,想赢回来,结果又输。越输,越想翻本;越想翻本,越输。...
568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传说、奇闻
古时,男婚女嫁都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全凭媒人一张嘴。 从前,前山杨村有一户人家,家境贫穷。只有两间漏雨的平房,一间茅草搭的厨房,又是用团匾当门使的。仅有九丘薄田,总和共一百把(合1.67亩);食盐是靠两只鸭子生蛋换取的。根本无钱为儿子...
569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旧时,外出手工业者对离家出门的日子十分讲究。民间有“初三、十一(指农历)不用择日”之风,“七不出,八不归”之俗。意思是农历逢七日不出门,逢八日不动身回家。此外还有“尽头日不出门”的说法。即是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日(小月二十九日,大月三十日)不...
570
知识出处: 前山杨村志 | 类型: 民俗
学手艺必先拜师。无师自通者也颇多,但不能称真正的“老师”,只能叫“土老师”。如手艺无特殊精湛者,同行鄙视,村人不请,要受好多气。学徒拜师,一般都是先由父母出面,求请手艺比较精,名誉比较好的师傅当老师。谈好条件然后送子女至师傅处让其看过长相(...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